拉拉铜矿二次境界圈定优化研究
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9页 |
| 1 绪论 | 第9-19页 |
| ·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| ·低品位矿石利用及露天境界圈定研究现状 | 第10-16页 |
| ·边界品位的确定 | 第10-12页 |
| ·露天开采境界的圈定 | 第12-14页 |
| ·露天矿最终边坡角的确定 | 第14-16页 |
| ·主要研究内容、研究目标及技术路线 | 第16-19页 |
| ·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6-17页 |
| ·主要研究目标 | 第17页 |
| ·技术路线 | 第17-19页 |
| 2 拉拉铜矿地质概况 | 第19-23页 |
| ·矿区地层及构造概况 | 第19页 |
| ·矿区工程地质岩组 | 第19-21页 |
| ·松散岩组 | 第20页 |
| ·软质岩组 | 第20-21页 |
| ·半坚硬岩组 | 第21页 |
| ·坚硬岩组 | 第21页 |
| ·矿区内矿体赋存情况 | 第21-22页 |
| ·矿区水文地质情况和环境地质情况 | 第22-23页 |
| 3 拉拉铜矿低品位矿石可利用性分析 | 第23-33页 |
| ·矿山生产现状及技术经济指标概述 | 第23-26页 |
| ·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铜矿石边界品位的确定 | 第26-28页 |
| ·铜矿石可采品位 | 第26-27页 |
| ·铜矿石最低出矿品位的确定 | 第27-28页 |
| ·铜矿石的边界品位 | 第28页 |
| ·低品位矿石的综合品位 | 第28-31页 |
| ·综合品位计算模型 | 第28-30页 |
| ·综合品位的计算 | 第30-31页 |
| ·低品位矿石可利用性分析 | 第31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1-33页 |
| 4 最终边坡稳定性数值模拟与确定 | 第33-51页 |
| ·拉拉铜矿开采边坡角现状 | 第33页 |
| ·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 | 第33-42页 |
| ·有限元法(FEM)基本原理 | 第34-35页 |
| ·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基本原理 | 第35-36页 |
| ·屈服准则和流动法则的选择 | 第36-42页 |
| ·边坡失稳判据的选取 | 第42页 |
| ·边坡模型建立与计算分析 | 第42-49页 |
| ·安全最终边坡角的确定 | 第49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9-51页 |
| 5 拉拉铜矿二次境界圈定 | 第51-72页 |
| ·拉拉铜矿经济合理剥采比 | 第51-53页 |
| ·拉拉铜矿二次境界圈定最小底宽 | 第53-54页 |
| ·各勘探线剖面理论开采深度 | 第54-69页 |
| ·境界二次圈定后的经济效益 | 第69-70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70-72页 |
| 结论 | 第72-74页 |
| 致谢 | 第74-75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5-79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| 第7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