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《淮南子》中阴阳五行学说的意涵及影响
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8页 |
一、绪论 | 第8-16页 |
(一) 国内外现状 | 第8-14页 |
(二) 选题的理论意义 | 第14页 |
(三) 选题的现实意义 | 第14-16页 |
二、《淮南子》的阴阳五行思想 | 第16-51页 |
(一) 阴阳思想 | 第16-29页 |
1. 宇宙生成说 | 第17-20页 |
2. 阴刑阳德 | 第20-24页 |
3. 形神关系 | 第24-29页 |
(二) 五行思想 | 第29-44页 |
1. 五行为框架的宇宙观 | 第30-32页 |
2. 五行相配思想 | 第32-40页 |
3. 五行相生相胜 | 第40-44页 |
(三) 阴阳五行的关系 | 第44-51页 |
1. 阴阳五行说二者关系 | 第45-48页 |
2. 合流趋势的问题解决 | 第48-51页 |
三、《淮南子》中阴阳五行学说的学术地位 | 第51-63页 |
(一) 继承先秦阴阳五行说 | 第51-54页 |
1. 承袭《管子》《吕氏春秋》阴阳五行说 | 第51-52页 |
2. 含括邹衍阴阳五行说 | 第52-54页 |
(二) 与《春秋繁露》阴阳五行说的关系 | 第54-63页 |
1. 促成阴阳五行的融合 | 第56-57页 |
2. 阴阳五行的天人感应思想 | 第57-63页 |
四、对后世的影响与评析 | 第63-66页 |
五、结论 | 第66-6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8-72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72-73页 |
致谢 | 第73-75页 |
浙江师范大学学位论文诚信承诺书 | 第7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