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中国共产党论文--党的建设论文--组织建设论文--党的干部工作论文

探讨责任视角下的引咎辞职制度

中文摘要第1-4页
ABSTRACT第4-7页
引言第7-11页
 (一) 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第7-8页
 (二) 国内外研究现状第8-9页
 (三) 研究思路和内容第9页
 (四) 研究方法第9-11页
一、引咎辞职制度概述第11-19页
 (一) 引咎辞职的界定第11-15页
  1. 引咎辞职及相关概念的解析第11-12页
  2. 引咎辞职制度的内涵第12-15页
 (二) 引咎辞职的理论基础第15-17页
  1. 责任政府理论第15-16页
  2. 行政伦理理论第16-17页
 (三) 实施引咎辞职制度的重要意义第17-19页
  1. 有利于塑造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第17-18页
  2. 有利于完善公务员考核和退出制度第18页
  3. 有利于培育责任理念主导的行政文化第18-19页
二、我国引咎辞职制度的实施现状第19-30页
 (一) 我国引咎辞职制度的相关规定及实施状况第19-23页
  1. 我国引咎辞职制度的发展过程第19-21页
  2. 我国引咎辞职制度的实施状况第21-23页
 (二) 我国引咎辞职制度自身存在的问题第23-27页
  1. 引咎辞职的认定标准难以确定第23-24页
  2. 引咎辞职的实施范围过于狭窄第24-26页
  3. 引咎辞职的适用程序制定不规范第26-27页
 (三) 我国引咎辞职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27-30页
  1. 成为部分党政领导干部逃避法律责任和行政责任的“避风港”第27-28页
  2. 后续处理缺乏透明性第28-29页
  3. 缺少引咎辞职的权利救济途径第29-30页
三、我国引咎辞职制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30-36页
 (一) 观念与意识的滞后第30-32页
  1. “官本位”意识浓厚第30-31页
  2. 行政职业伦理失范第31-32页
  3. 公民意识缺失第32页
 (二) 现行体制的弊端第32-34页
  1. 党政之间、政府内部之间权责不明第32-33页
  2. 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不完善第33-34页
 (三) 配套制度不健全第34-36页
  1. 考核体系不完善第34-35页
  2. 监督制度虚置第35-36页
四、完善我国引咎辞职制度的路径选择第36-48页
 (一) 转变社会观念,重塑行政伦理文化第37-39页
  1. 确立责任意识和服务理念第37页
  2. 培育公民意识第37-38页
  3. 重塑行政伦理文化第38-39页
 (二) 改进引咎辞职制度第39-42页
  1. 明确引咎辞职的主体、范围、标准和适用程序第39-41页
  2. 完善后续管理体制第41-42页
 (三) 加快体制改革第42-45页
  1. 明确对等统一的权责划分第42-43页
  2. 加强信息公开,促进政务透明第43-45页
 (四) 加强配套制度建设第45-48页
  1. 完善考核评估体系第45页
  2. 健全和强化问责监督机制第45-48页
结语第48-49页
注释第49-50页
参考文献第50-54页
附录第54-55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55-56页
致谢第56页

论文共5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约翰·密尔的代议制理论研究
下一篇:新疆高校大学生感恩意识现状的调查与分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