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元文化影响下藏地前弘期佛教建筑研究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1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18页 |
·课题来源与研究内容 | 第11页 |
·课题来源 | 第11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1页 |
·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11-12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·国内相关研究 | 第12-13页 |
·国外相关研究 | 第13页 |
·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| 第13-15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3-14页 |
·研究框架 | 第14-15页 |
·相关概念的界定 | 第15-18页 |
·核心宗教概念及佛教建筑 | 第15-17页 |
·前弘期藏族地域范围 | 第17-18页 |
第二章 佛教在吐蕃的发展 | 第18-29页 |
·吐蕃的自然环境与传统宗教 | 第18-21页 |
·吐蕃的自然环境 | 第18-19页 |
·吐蕃的原始崇拜 | 第19-20页 |
·吐蕃的苯教信仰 | 第20-21页 |
·佛教传入前吐蕃周边地区的佛教发展 | 第21-24页 |
·印度、尼泊尔佛教 | 第21-22页 |
·唐朝、于阗佛教 | 第22-24页 |
·佛教在吐蕃的发展 | 第24-28页 |
·佛教在吐蕃的传播 | 第24-27页 |
·佛苯之争 | 第27-28页 |
小结 | 第28-29页 |
第三章 吐蕃传统建筑文化对前弘期佛教建筑的影响 | 第29-45页 |
·传统建筑形制的继承 | 第29-34页 |
·基本空间类型 | 第29-32页 |
·基本单元——方室 | 第32-34页 |
·苯教建筑为佛教建筑奠基 | 第34-40页 |
·苯教建筑赛康 | 第34-36页 |
·模仿苯教赛康的佛教拉康 | 第36-40页 |
·继承和延续藏族传统建筑色彩 | 第40-44页 |
·藏族早期色彩审美观 | 第40-41页 |
·佛教建筑对传统色彩的继承与发展 | 第41-44页 |
小结 | 第44-45页 |
第四章 域外建筑文化对前弘期佛教建筑的影响 | 第45-60页 |
·印度佛教建筑文化的影响 | 第45-51页 |
·建筑朝向 | 第45-46页 |
·建筑平面布局 | 第46-48页 |
·坛城式建筑群布局 | 第48-49页 |
·狮子形象的装饰元素 | 第49-51页 |
·唐朝建筑文化的影响 | 第51-54页 |
·唐朝堪舆术的传入 | 第51-52页 |
·唐朝做法的建筑结构 | 第52-54页 |
·其他建筑文化的影响 | 第54-59页 |
·尼泊尔风格的建筑装饰 | 第54-58页 |
·于阗风格的佛教塑像 | 第58-59页 |
小结 | 第59-60页 |
第五章 藏地前弘期佛教建筑的特征和影响 | 第60-71页 |
·多元文化影响下前弘期佛教建筑特征 | 第60-67页 |
·选址理念 | 第60-64页 |
·建筑功能 | 第64-65页 |
·建筑形制 | 第65-66页 |
·建筑装饰 | 第66-67页 |
·前弘期佛教建筑对后弘期佛教建筑的影响 | 第67-70页 |
·奠定佛教哲学思想的建筑布局 | 第67页 |
·开创前堂后殿的模式 | 第67-68页 |
·融合与吸收汉式建筑形制 | 第68-70页 |
小结 | 第70-71页 |
结论 | 第71-7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2-75页 |
附录A 前弘期佛教建筑统计表 | 第75-78页 |
附录B 前弘期佛教建筑示意图 | 第78-85页 |
附录C 调研日志 | 第85-89页 |
致谢 | 第89-90页 |
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| 第9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