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致谢 | 第1-5页 |
| 摘要 | 第5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9页 |
| 1 绪论 | 第9-13页 |
| ·引言 | 第9页 |
| ·采煤机自动调高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9-11页 |
| ·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| 第11-13页 |
| ·论文研究的意义 | 第11-12页 |
| ·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12-13页 |
| 2 采煤机自动调高电液比例控制系统研究 | 第13-28页 |
| ·调高系统的工作原理 | 第13-16页 |
| ·传统滚筒采煤机调高系统 | 第13-14页 |
| ·自动调高电液比例控制系统 | 第14-16页 |
| ·调高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| 第16-23页 |
| ·自动调高液压控制系统中的主要元件 | 第16-19页 |
| ·自动调高控制系统数学建模 | 第19-23页 |
| ·AMESim建模仿真软件 | 第23-27页 |
| ·AMESim简介 | 第23页 |
| ·AMESim和Simulink联合仿真模型的建立 | 第23-27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27-28页 |
| 3 基于模糊PID的采煤机自动调高系统的研究 | 第28-43页 |
| ·模糊控制算法 | 第28-34页 |
| ·模糊控制器的结构确定 | 第29-31页 |
| ·模糊规则的建立 | 第31-32页 |
| ·非模糊化 | 第32-34页 |
| ·模糊PID控制器在采煤机自动调高系统中的应用 | 第34-41页 |
| ·模糊PID控制原理 | 第34-35页 |
| ·自动调高控制系统模糊PID控制器设计 | 第35-37页 |
| ·自动调高控制系统AMESim和Simulink的联合仿真 | 第37-38页 |
| ·仿真结果分析 | 第38-41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1-43页 |
| 4 调高系统可靠性分析 | 第43-66页 |
| ·复杂煤层条件下的瞬时负载 | 第43-48页 |
| ·滚筒的瞬时负载的计算 | 第43-46页 |
| ·滚筒的瞬时负载的模拟 | 第46-48页 |
| ·采煤机调高系统模型的建立 | 第48-57页 |
| ·调高系统刚柔耦合模型的建立 | 第48-51页 |
| ·液压系统流量的确定 | 第51-52页 |
| ·液压系统压力的确定 | 第52-55页 |
| ·调高系统机液耦合的实现 | 第55-57页 |
| ·动力学仿真结果分析 | 第57-62页 |
| ·调高系统的优化设计 | 第62-65页 |
| ·关键零件的优化 | 第62-63页 |
| ·优化后的仿真结果 | 第63-65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65-66页 |
| 5 调高系统关键零件的疲劳寿命预测 | 第66-73页 |
| ·疲劳概述 | 第66-67页 |
| ·疲劳寿命分析方法及理论 | 第67-70页 |
| ·名义应力法 | 第67-68页 |
| ·雨流计数法 | 第68页 |
| ·疲劳累积损伤理论 | 第68-70页 |
| ·调高系统关键零件疲劳寿命预测 | 第70-72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72-73页 |
| 6 结论与展望 | 第73-74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4-78页 |
| 作者简历 | 第78-80页 |
| 学位论文数据集 | 第8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