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谢 | 第1-5页 |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1页 |
1 绪论 | 第11-21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8页 |
·大采高技术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·工作面通风方式研究现状 | 第13页 |
·矿井通风方式评价研究现状 | 第13-16页 |
·fluent仿真模拟研究现状 | 第16-17页 |
·存在问题 | 第17-18页 |
·研究内容及路线 | 第18-21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8-19页 |
·技术路线 | 第19-21页 |
2 晋城寺河煤矿矿井概况 | 第21-25页 |
·矿井瓦斯赋存、瓦斯鉴定及通风情况 | 第21-22页 |
·矿井瓦斯赋存情况 | 第21页 |
·瓦斯鉴定情况 | 第21-22页 |
·矿井通风情况 | 第22页 |
·采掘工作面通风方式 | 第22页 |
·矿井瓦斯抽采情况 | 第22-23页 |
·矿井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方面 | 第23-2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4-25页 |
3 工作面通风效果评价 | 第25-41页 |
·指标确立的依据及选定 | 第25-27页 |
·确定评价指标的隶属函数 | 第27-31页 |
·确定工作面风速指标隶属函数 | 第28-29页 |
·确定工作面温度指标隶属函数 | 第29页 |
·确定工作面瓦斯浓度指标隶属函数 | 第29页 |
·确定工作面回风巷瓦斯浓度指标隶属函数 | 第29-30页 |
·确定采掘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浓度指标隶属函数 | 第30页 |
·确定工作面粉尘(如二氧化硅)浓度指标隶属函数 | 第30-31页 |
·确定工作面风量供需比指标隶属函数 | 第31页 |
·构建因素集、评语集 | 第31-32页 |
·设置各评价指标的权重 | 第32-38页 |
·基本原理 | 第32页 |
·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| 第32-33页 |
·构造判断矩阵 | 第33-34页 |
·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和特征向量 | 第34-35页 |
·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 | 第35-36页 |
·权值的合理性检验 | 第36-37页 |
·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| 第37-38页 |
·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综采工作面通风效果评价方法 | 第38-39页 |
·建立评判矩阵 | 第38页 |
·模糊综合决策 | 第38-3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9-41页 |
4 fluent数值模拟初始参数 | 第41-55页 |
·回采工作面瓦斯涌出分析及计算 | 第41-45页 |
·采区内运输及回风巷道煤壁瓦斯涌出 | 第41页 |
·采空区瓦斯涌出量 | 第41-44页 |
·回采工作面煤壁瓦斯涌出量及工作面采落煤块的瓦斯涌出量 | 第44-45页 |
·采空区模拟相关概念及参数 | 第45-53页 |
·多空介质的概念及特性 | 第45-47页 |
·横三带和竖三带的划分 | 第47-5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3-55页 |
5 工作面通风方式优化及模拟评价 | 第55-93页 |
·现有通风方式评级及分析 | 第55-59页 |
·W1301工作面简要概况 | 第55页 |
·工作面通风系统及巷道布置 | 第55-56页 |
·工作面风量的计算 | 第56-57页 |
·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W1301工作面现行通风方式进行评价 | 第57-59页 |
·改进方案一“双U+L”型三进两回 | 第59-66页 |
·“双U+L”型三进两回工作面通风布置方式 | 第59-60页 |
·工作面风量设计 | 第60页 |
·Fluent模型建立及模拟 | 第60-61页 |
·模拟结果评价及分析 | 第61-66页 |
·改进方案二“偏Y”型三进两回 | 第66-72页 |
·“偏Y”型三进两回工作面通风布置方式 | 第66页 |
·工作面风量设计 | 第66-67页 |
·Fluent模型建立及模拟 | 第67-68页 |
·模拟结果评价及分析 | 第68-72页 |
·改进方案三“两进两回” | 第72-78页 |
·“两进两回”工作面通风布置方式 | 第72页 |
·工作面风量设计 | 第72-73页 |
·Fluent模型建立及模拟 | 第73-74页 |
·模拟结果评价及分析 | 第74-78页 |
·改进方案四一侧三进型“三进一回” | 第78-85页 |
·一侧三进型“三进一回”工作面通风布置方式 | 第78页 |
·工作面风量设计 | 第78-79页 |
·Fluent模型建立及模拟 | 第79-80页 |
·模拟结果评价及分析 | 第80-85页 |
·改进方案五偏Y型“三进一回” | 第85-91页 |
·偏Y型“三进一回”工作面通风布置方式 | 第85页 |
·工作面风量设计 | 第85-86页 |
·Fluent模型建立及模拟 | 第86-87页 |
·模拟结果评价及分析 | 第87-91页 |
·六种不同通风方式结果分析及对比 | 第91-93页 |
6 工业性试验 | 第93-99页 |
·工作面4303基本概况 | 第93-94页 |
·工作面4303模糊综合评价及分析 | 第94-97页 |
·结论及分析 | 第97-99页 |
7 结论及展望 | 第99-10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1-105页 |
作者简历 | 第105-106页 |
学位论文数据集 | 第10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