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我国货币政策信贷渠道的传导效率--基于银行间的异质性分析
内容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9页 |
第1章 导论 | 第9-17页 |
·选题背景及意义 | 第9-11页 |
·选题的背景 | 第9-10页 |
·选题的意义 | 第10-11页 |
·相关文献综述 | 第11-14页 |
·银行的资产规模与货币政策的研究论述 | 第11-12页 |
·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与货币政策的研究论述 | 第12-13页 |
·银行的其他特征与货币政策的研究论述 | 第13-14页 |
·研究内容及方法 | 第14-16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5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5-16页 |
·本文的创新之处 | 第16-17页 |
第2章 货币政策理论与银行间异质性分析 | 第17-27页 |
·货币政策的工具 | 第17-19页 |
·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| 第19-22页 |
·货币渠道 | 第19-20页 |
·信贷渠道 | 第20-22页 |
·我国银行间异质性分析 | 第22-27页 |
·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状况 | 第22-23页 |
·商业银行的资本状况分析 | 第23-24页 |
·盈利指标和创新能力分析 | 第24-27页 |
第3章 银行异质性对货币政策传导效率的理论分析 | 第27-36页 |
·银行资产组合模型的构建 | 第27-30页 |
·模型的基本框架 | 第27-28页 |
·模型的求解 | 第28-30页 |
·银行异质性下对资产组合模型的调整 | 第30-33页 |
·均衡解下货币政策冲击对资产组合的影响 | 第33-36页 |
第4章 银行异质性对货币政策影响的实证分析 | 第36-44页 |
·模型的构建 | 第36-37页 |
·指标的选取 | 第36页 |
·数据来源与说明 | 第36-37页 |
·模型的检验 | 第37-44页 |
·面板单位根检验 | 第37-39页 |
·面板数据的回归分析 | 第39-44页 |
第5章 本文的结论和政策建议 | 第44-47页 |
·本文的结论 | 第44-45页 |
·政策建议 | 第45-4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7-50页 |
后记 | 第5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