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财政、金融论文--财政、国家财政论文--中国财政论文--预算、决算论文

论民国时期地方预算的编制与监督

内容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10页
第1章 导论第10-17页
   ·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 ·论文的研究目的第10页
     ·论文的研究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·国内外的研究概况第11-15页
     ·国内文献综述第11-14页
     ·国外文献综述第14页
     ·当前研究的不足第14-15页
   ·论文的研究方法及可能的创新之处第15-17页
     ·拟采用的研究方法第15-16页
     ·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第16-17页
第2章 民国时期地方预算制度的形成第17-20页
   ·地方预算制度的法制建立第17-18页
     ·预算章程确立了省市预算的地位第17页
     ·修正预算法明确了县市预算的编制依据第17页
     ·修正财政收支系统法规定了乡镇预算的施行制度第17-18页
   ·地方预算制度的财政基础第18-20页
     ·财政收支系统的划分第18-19页
     ·自治财政制度第19-20页
第3章 民国时期地方预算的编制第20-29页
   ·地方预算的编制原则第20-21页
     ·量入为出原则第20页
     ·满收满支原则第20-21页
     ·统收统支原则第21页
   ·地方预算的编制机关第21-23页
     ·财政部门第21-22页
     ·行政会议第22页
     ·主计机构第22-23页
   ·地方预算的编制程序第23-25页
     ·省市预算的编审流程第23-24页
     ·县预算的编审流程第24-25页
   ·民国时期浙江省地方预算的编制第25-27页
     ·早期的萌芽阶段第25-26页
     ·中期的改良阶段第26页
     ·后期的调整阶段第26-27页
   ·民国时期地方预算编制过程的特点总述第27-29页
第4章 民国时期地方预算的监督第29-35页
   ·地方预算的内部监督第29-30页
     ·内部监督的执行依据简述第29页
     ·内部监督的执行效果及原因分析第29-30页
   ·地方预算的外部监督第30-32页
     ·主计机构的监督第30-31页
     ·审计机构的监督第31-32页
     ·公众的监督第32页
   ·民国时期湖南省地方预算的监督机制第32-33页
     ·审计监督过程第32-33页
     ·会计监督过程第33页
   ·民国时期地方预算监督的特点总述第33-35页
第5章 民国时期地方预算运行机制的分析与启示第35-45页
   ·地方预算运行机制的历史价值第35-37页
     ·编制原则的确立第35页
     ·超然主计机构的设立第35-36页
     ·假预算制度的运用第36页
     ·县自治财政思想的推行第36-37页
     ·事前监督机制的萌芽第37页
   ·地方预算运行机制的局限性第37-42页
     ·省县款划分不明确第38-40页
     ·预算编制中存在专款制度第40页
     ·预算编审程序过于繁琐第40-41页
     ·内部监督机制不完善第41-42页
   ·民国时期地方预算运行机制的启示第42-45页
     ·创建预算管理过程的分权制衡机制第42-43页
     ·构建地方预算事前、事中、事后相结合的监督体系第43-44页
     ·创建因地制宜的地方预算制度第44-45页
参考文献第45-47页
后记第47页

论文共4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欧债危机前后欧洲税制改革的变化趋势研究
下一篇:促进收入公平分配的个人所得税改革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