辽河坳陷杜84块兴Ⅱ油层组储层结构构型研究
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11页 |
| 第1章 引言 | 第11-20页 |
| ·选题意义及依据 | 第11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7页 |
| ·扇三角洲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
| ·储层构型研究现状 | 第13-17页 |
| ·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| 第17-18页 |
| ·完成工作量 | 第18页 |
| ·主要成果及认识 | 第18-20页 |
|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| 第20-24页 |
| ·研究区概况 | 第20-23页 |
| ·地理位置 | 第20页 |
| ·构造特征 | 第20-21页 |
| ·地层特征 | 第21-22页 |
| ·沉积特征 | 第22页 |
| ·储层特征 | 第22-23页 |
| ·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 | 第23-24页 |
| 第3章 兴Ⅱ油层组等时地层格架 | 第24-34页 |
| ·地层划分对比方法 | 第24-30页 |
| ·单井层序地层分析 | 第25-26页 |
| ·连井层序地层对比原则 | 第26-28页 |
| ·连井剖面对比 | 第28-30页 |
| ·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 | 第30-34页 |
| ·层序划分方案 | 第30页 |
| ·层序发育特征 | 第30-34页 |
| 第4章 扇三角洲储层构型级次划分 | 第34-39页 |
| ·取心井构型分析 | 第34页 |
| ·构型级次划分标准 | 第34-37页 |
| ·构型界面特征分析 | 第37-39页 |
| ·六级构型界面特征 | 第37页 |
| ·五级构型界面特征 | 第37页 |
| ·四级构型界面特征 | 第37-38页 |
| ·三级构型界面特征 | 第38-39页 |
| 第5章 外部构型特征分析 | 第39-50页 |
| ·六级构型单元分析 | 第39-41页 |
| ·六级构型单元识别 | 第39-40页 |
| ·六级构型单元平面展布图 | 第40-41页 |
| ·五级构型单元分析 | 第41-46页 |
| ·五级构型单元识别 | 第42-44页 |
| ·五级构型单元平面展布图 | 第44-46页 |
| ·构型模式 | 第46-50页 |
| ·剖面特征分析 | 第46-49页 |
| ·构型模式图 | 第49-50页 |
| 第6章 内部构型特征分析 | 第50-63页 |
| ·扇三角洲前缘辫状水道测井响应特征 | 第50-52页 |
| ·水道边界识别标志 | 第52-57页 |
| ·测井曲线形态差异 | 第53页 |
| ·顶面高程差 | 第53-54页 |
| ·“厚—薄—厚”特征 | 第54-55页 |
| ·砂体侧向叠置 | 第55页 |
| ·“河在坝上走” | 第55-56页 |
| ·水道间沉积 | 第56-57页 |
| ·扇三角洲前缘辫状水道砂体接触样式 | 第57-59页 |
| ·垂向叠置样式 | 第57-59页 |
| ·平面展布样式 | 第59页 |
| ·单一河道的规模 | 第59-63页 |
| 第7章 结论 | 第63-64页 |
| 致谢 | 第64-65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5-70页 |
| 附录 | 第7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