掘进机镐形截齿磨损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研究
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10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6页 |
| ·课题的背景、目的及意义 | 第10-11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| 第11-13页 |
| ·试验研究 | 第11-12页 |
| ·仿真研究 | 第12-13页 |
| ·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3-16页 |
| 第二章 截齿截割煤岩理论基础 | 第16-28页 |
| ·引言 | 第16页 |
| ·煤力学性质 | 第16-18页 |
| ·截齿破煤原理 | 第18-21页 |
| ·拉伸破坏模型 | 第18-19页 |
| ·剪切破坏模型 | 第19-20页 |
| ·拉剪联合模型 | 第20-21页 |
| ·截齿载荷 | 第21-23页 |
| ·截齿破坏形式 | 第23-27页 |
| ·磨损 | 第23-26页 |
| ·硬质合金头脱落 | 第26页 |
| ·齿体弯曲折断 | 第26-27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27-28页 |
| 第三章 截齿截割煤磨损试验 | 第28-40页 |
| ·引言 | 第28页 |
| ·相似理论 | 第28-29页 |
| ·相似第一定理 | 第28页 |
| ·相似第二定理 | 第28-29页 |
| ·相似第三定理 | 第29页 |
| ·截齿截割煤模拟试验台的建立 | 第29-30页 |
| ·试验方案 | 第30-31页 |
| ·试验目的 | 第30页 |
| ·试验步骤 | 第30-31页 |
| ·注意事项 | 第31页 |
| ·截齿磨损试验结果分析 | 第31-36页 |
| ·单截齿磨损试验 | 第31-33页 |
| ·多截齿磨损试验 | 第33-36页 |
| ·磨损截齿表面分析 | 第36-38页 |
| ·磨损机理分析 | 第38-39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9-40页 |
| 第四章 截齿截割煤数学模型的建立 | 第40-54页 |
| ·引言 | 第40页 |
| ·有限元模拟基础 | 第40-44页 |
| ·ABAQUS软件介绍 | 第40-41页 |
| ·ABAQUS有限元分析流程 | 第41页 |
| ·煤模型的选取 | 第41-42页 |
| ·Drucker-Prager模型 | 第42-44页 |
| ·有限元模型建立 | 第44-51页 |
| ·三维模型建立 | 第44-45页 |
| ·截齿与煤材料参数定义 | 第45页 |
| ·截齿与煤的装配 | 第45-46页 |
| ·分析步与输出变量设定 | 第46页 |
| ·相互作用与约束设定 | 第46页 |
| ·边界条件设定 | 第46-47页 |
| ·网格划分 | 第47-49页 |
| ·求解分析 | 第49页 |
| ·结果后处理 | 第49-51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1-54页 |
| 第五章 ABAQUS仿真结果分析 | 第54-62页 |
| ·引言 | 第54页 |
| ·齿尖锥角对截齿应力分布规律的影响 | 第54-56页 |
| ·截割速度对截齿应力分布规律的影响 | 第56-59页 |
| ·截割深度对截齿应力分布规律的影响 | 第59-60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60-62页 |
| 第六章 截齿截割煤热力耦合分析 | 第62-74页 |
| ·引言 | 第62页 |
| ·基本原理 | 第62-67页 |
| ·传热分析基本理论 | 第63-66页 |
| ·热应力分析理论 | 第66-67页 |
| ·有限元模型建立 | 第67-68页 |
| ·仿真结果分析 | 第68-72页 |
| ·齿尖锥角对截齿温度分布的影响 | 第68-69页 |
| ·截割速度对截齿温度分布的影响 | 第69-71页 |
| ·截割深度对截齿温度分布的影响 | 第71-72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72-74页 |
|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74-78页 |
| ·论文工作总结 | 第74-75页 |
| ·主要结论 | 第75-76页 |
| ·展望 | 第76-78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8-82页 |
| 致谢 | 第82-84页 |
|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| 第8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