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农作物论文--禾谷类作物论文--麦论文--小麦论文

小麦种子活力性状的QTL定位及遗传机理的研究

摘要第1-7页
ABSTRACT第7-10页
第一章 文献综述第10-21页
   ·种子活力的研究第10-13页
     ·种子活力的概念第10页
     ·种子活力的影响因素第10-11页
     ·种子活力的测定方法第11-12页
     ·种子活力的评价指标第12页
     ·种子活力性状的QTL定位研究第12-13页
   ·配合力分析第13-15页
     ·配合力的概念第13页
     ·配合力的分析方法第13-14页
     ·配合力的应用第14页
     ·配合力与杂种优势的关系第14-15页
   ·QTL定位分析第15-19页
     ·QTL定位的原理与步骤第15页
     ·亲本的选择第15页
     ·作图群体的选择第15-16页
     ·作图群体的大小第16页
     ·构建遗传连锁图谱的分子标记第16-18页
     ·QTL定位的方法第18-19页
     ·QTL定位常用的软件第19页
   ·本研究的目的意义与技术路线第19-21页
     ·本研究的目的意义第19-20页
     ·本研究的技术路线第20-21页
第二章 小麦种子活力性状的QTL定位第21-33页
   ·材料与方法第21-24页
     ·试验材料第21页
     ·试验方法第21-24页
     ·数据的分析与处理第24页
   ·结果与分析第24-31页
     ·群体种子活力性状的表型分析第24-25页
     ·群体种子活力性状的相关分析第25页
     ·多态性引物的筛选和群体多态性扩增第25-26页
     ·连锁遗传图谱的构建第26-28页
     ·种子活力性状的QTL定位第28-31页
   ·本章讨论第31-33页
第三章 小麦种子活力性状的配合力分析第33-43页
   ·材料与方法第33-35页
     ·试验材料第33页
     ·试验方法第33-35页
     ·数据的分析与处理第35页
   ·结果与分析第35-41页
     ·亲本种子活力性状的差异第35-36页
     ·杂种优势分析第36-37页
     ·配合力分析第37-40页
     ·GCA、SCA与杂种优势间的关系第40-41页
   ·本章讨论第41-43页
第四章 结论第43-44页
参考文献第44-50页
致谢第50-51页
作者简介第51页

论文共5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不同年型土壤扩蓄增容肥对中麦175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
下一篇:玉米自交系的抗旱性评价和ZmNAC基因的分子克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