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学位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| 第1-4页 |
| 摘要 | 第4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8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8-14页 |
| ·引言 | 第8-9页 |
| ·血氧饱和度监测仪的研究目的意义 | 第9-10页 |
| ·血氧饱和度监测仪的发展历程 | 第10-11页 |
| ·血氧饱和度监测仪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
| ·论文的研究内容和安排 | 第13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13-14页 |
| 第二章 血氧饱和度测量和计算方法 | 第14-22页 |
| ·血氧饱和度测量方法 | 第14-15页 |
| ·光电容积脉搏波产生原理以及特征 | 第15-16页 |
| ·血氧饱和度测量方法之脉搏血氧动态光谱法 | 第16-17页 |
| ·血氧饱和度计算方法 | 第17-20页 |
| ·朗伯-比尔(Lambert-Beer)定律 | 第17-18页 |
| ·基于朗伯-比尔定律的血氧饱和度计算方法 | 第18-20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20-22页 |
| 第三章 血氧饱和度监测仪的设计 | 第22-42页 |
| ·传统血氧饱和度监测仪 | 第22-24页 |
| ·系统方案 | 第24-26页 |
| ·系统硬件设计 | 第26-35页 |
| ·电源管理模块 | 第26页 |
| ·微控制器最小系统模块 | 第26-29页 |
| ·光源驱动模块 | 第29-31页 |
| ·光源的选择 | 第29-30页 |
| ·光源驱动电路 | 第30-31页 |
| ·光电接收模块 | 第31-32页 |
| ·光敏二极管的选择 | 第31页 |
| ·光电接收电路 | 第31-32页 |
| ·无线数据传输模块 | 第32-34页 |
| ·OLED液晶屏显示模块 | 第34-35页 |
| ·实物介绍 | 第35页 |
| ·系统软件设计 | 第35-40页 |
| ·下位机软件设计 | 第35-39页 |
| ·软件主体程序流程图 | 第36-37页 |
| ·MCU各模块初始化、OLED模块初始化 | 第37页 |
| ·LED驱动时序、AD采集时序、信号数字解调 | 第37-38页 |
| ·脉搏波特征点提取方法 | 第38页 |
| ·血氧值、脉率值的计算 | 第38-39页 |
| ·上位机软件设计 | 第39-40页 |
| ·基于Android系统的移动设备上位机 | 第39-40页 |
| ·基于Windows系统的PC设备Labview上位机 | 第40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0-42页 |
| 第四章 脉搏波信号中各频率噪声信号的快速滤除方法 | 第42-52页 |
| ·脉搏波信号中各频率信号成分分析 | 第42-46页 |
| ·脉搏波信号中高频毛刺噪声信号的快速滤除方法 | 第46-47页 |
| ·脉搏波信号中低频基线漂移噪声信号的快速滤除方法 | 第47-48页 |
| ·脉搏波信号中混频轻微突发性运动干扰噪声信号的快速滤除方法 | 第48-51页 |
| ·各局部脉搏波提取方法 | 第49-50页 |
| ·脉搏波轻微突发性运动干扰的快速滤除方法 | 第50-51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1-52页 |
| 第五章 血氧饱和度监测仪相关测试实验 | 第52-60页 |
| ·血氧仪评估 | 第52页 |
| ·血氧仪稳定性实验 | 第52-54页 |
| ·血氧仪准确性实验 | 第54-55页 |
| ·血氧仪灵敏性实验 | 第55-57页 |
| ·血氧仪测量数据误差分析 | 第57-58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8-60页 |
|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60-62页 |
| ·本文总结 | 第60页 |
| ·本文创新 | 第60-61页 |
| ·今后展望 | 第61-62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2-66页 |
|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| 第66-68页 |
| 附录 | 第68-72页 |
| 致谢 | 第7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