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地下建筑论文--区域规划、城乡规划论文--城市规划论文--城市规划布局论文--特殊分区规划论文

内陆城市中作为绿色空间的江心洲设计利用策略研究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10页
1. 绪论第10-17页
     ·研究背景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·问题背景第10页
       ·研究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 ·研究范围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·概念界定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·主要研究内容第12页
     ·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第12-15页
       ·国外研究与进展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·国内研究与进展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·小结第15页
     ·研究方法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·文献收集研究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·实地调研第16页
       ·交叉学科学习第16页
     ·研究框架第16-17页
2. 江心洲概述第17-37页
     ·江心洲的成因与分布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·江心洲的成因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·江心洲河型的分布第18-19页
     ·江心洲的特点第19-22页
       ·土体稳定性差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·水质变化频繁第20页
       ·周期性淹没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·生境条件孤立第21页
       ·上游活动影响下游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·小结第22页
     ·江心洲的分类方式第22-29页
       ·根据江心洲面积形态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·根据位置与组团关系第23-26页
       ·根据淹没时间长短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·根据交通连接方式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·根据区段水质要求第28-29页
     ·现有的江心洲开发模式第29-34页
       ·文化活动中心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·综合功能区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·工业、码头、仓储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·水利、取排水工程基址第32页
       ·农林生产用地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·公园、风景区第33-34页
     ·江心洲利用存在的问题第34-37页
       ·水土流失问题严峻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·运输活动扰动频繁第35页
       ·农业、养殖业污染水体第35页
       ·污水处理风险多发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·过度开发超出容量第36页
       ·消极空间侵占岸线第36页
       ·小结第36-37页
3. 绿色空间导向下的策略研究第37-65页
     ·江心洲作为绿色空间产生的作用第37-39页
       ·形成城市特色第37页
       ·提供动植物栖息地第37页
       ·充当开放空间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·创造综合效益第38页
       ·小结第38-39页
     ·设计利用原则第39-43页
       ·安全性原则第39页
       ·功能性原则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·生态性原则第41页
       ·地域性原则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·经济性原则第42页
       ·前置评价原则第42页
       ·可持续发展原则第42页
       ·公共参与原则第42-43页
     ·以绿色空间为导向的利用模式第43-48页
       ·生态保育带第43-46页
       ·各类公园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·生态农业基地第47页
       ·小结第47-48页
     ·江心洲景观构成要素设计第48-65页
       ·桥梁设计第48-51页
       ·驳岸设计第51-60页
       ·水工设施设计第60-63页
       ·植被选择第63-65页
4. 策略应用实例——湘江长沙段江心洲第65-90页
     ·选取湘江长沙段的原因第65页
     ·环境概述第65-67页
       ·湘江概况第65-66页
       ·长沙江段概况第66页
       ·江心洲简介第66-67页
     ·现状分析第67-78页
       ·山水结构第67-69页
       ·利用方式第69-72页
       ·沿江用地与景观资源第72-75页
       ·蓄水对江心洲的影响第75-77页
       ·整体资源评价第77-78页
     ·模式与策略研究第78-83页
       ·主要问题及设计策略第78-81页
       ·开发模式与策略应用第81-83页
     ·景观要素分析第83-90页
       ·桥体第83-86页
       ·护坡第86-87页
       ·水工设施第87页
       ·植被状况第87-90页
5. 结语第90-93页
     ·江心洲的设计利用策略第90-91页
       ·提前规划,预留绿色空间第90页
       ·留绿增绿,生态、生活并重第90-91页
       ·加强管理,持续维护、受益第91页
       ·因地制宜,凸显场地特色第91页
       ·公众监督,自发参与建设第91页
     ·文章创新点第91-92页
     ·不足与展望第92-93页
附录第93-97页
参考文献第97-101页
图表目录第101-104页
个人简介第104-105页
导师简介第105-106页
致谢第106页

论文共10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植物景观的北京绿地色彩规划设计研究--以北京为例
下一篇:陕西榆林樟子松林木生长与种子萌发规律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