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1. 引言 | 第9-15页 |
·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9页 |
·空气颗粒物的研究现状 | 第9-15页 |
·空气颗粒物的定义 | 第9页 |
·空气颗粒物的监测方法及仪器 | 第9-10页 |
·空气颗粒物的来源 | 第10-11页 |
·空气颗粒物的成分及危害 | 第11-12页 |
·空气颗粒物垂直分布特征 | 第12-13页 |
·气象要素对空气颗粒物的影响 | 第13页 |
·植被对空气颗粒物的调控 | 第13-15页 |
2. 研究区概况 | 第15-17页 |
·北京市基本概况 | 第15页 |
·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基本概况 | 第15页 |
·北京市颗粒物污染情况 | 第15-17页 |
3. 研究内容、方法与技术路线 | 第17-21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7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7-19页 |
·样地选择及布设 | 第17-18页 |
·监测方法 | 第18页 |
·数据分析 | 第18-19页 |
·技术路线 | 第19-21页 |
4. 空气颗粒物之间的相关关系 | 第21-31页 |
·TSP与PM_10、PM_2.5、PM_1.0的关系 | 第21-24页 |
·春季TSP与PM_10、PM_2.5、PM_1.0的关系 | 第21-22页 |
·夏季TSP与PM_10、PM_2.5、PM_1.0的关系 | 第22页 |
·秋季TSP与PM_10、PM_2.5、PM_1.0的关系 | 第22-23页 |
·冬季TSP与PM_10、PM_2.5、PM_1.0的关系 | 第23-24页 |
·小结 | 第24页 |
·PM_10与PM_2.5、PM_1.0的关系 | 第24-27页 |
·春季PM_10与PM_2.5、PM_1.0的关系 | 第24-25页 |
·夏季PM_10与PM_2.5、PM_1.0的关系 | 第25页 |
·秋季PM_10与PM_2.5、PM_1.0的关系 | 第25-26页 |
·冬季PM_10与PM_2.5、PM_1.0的关系 | 第26-27页 |
·小结 | 第27页 |
·PM_2.5与PM_1.0的关系 | 第27-31页 |
·春季PM_2.5与PM_1.0的关系 | 第27页 |
·夏季PM_2.5与PM_1.0的关系 | 第27-28页 |
·秋季PM_2.5与PM_1.0的关系 | 第28页 |
·冬季PM_2.5与PM_1.0的关系 | 第28-29页 |
·小结 | 第29-31页 |
5. 空气颗粒物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性 | 第31-39页 |
·春季空气颗粒物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性 | 第31-32页 |
·夏季空气颗粒物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性 | 第32-33页 |
·秋季空气颗粒物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性 | 第33-35页 |
·冬季空气颗粒物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性 | 第35-36页 |
·小结 | 第36-39页 |
6. 空气颗粒物及气象要素日变化特征 | 第39-51页 |
·气象要素变化特征 | 第39-43页 |
·温度变化特征 | 第39-40页 |
·风速变化特征 | 第40-41页 |
·气压变化特征 | 第41-42页 |
·相对湿度变化特征 | 第42-43页 |
·不同季节空气颗粒物日变化特征 | 第43-48页 |
·春季垂直梯度空气颗粒物日变化特征 | 第43-44页 |
·夏季垂直梯度空气颗粒物日变化特征 | 第44-46页 |
·秋季垂直梯度空气颗粒物日变化特征 | 第46-47页 |
·冬季垂直梯度空气颗粒物日变化特征 | 第47-48页 |
·小结 | 第48-51页 |
7. 不同季节空气颗粒物垂直分布特征 | 第51-57页 |
·春季空气颗粒物垂直梯度变化特征 | 第51-52页 |
·夏季空气颗粒物垂直梯度变化特征 | 第52页 |
·秋季空气颗粒物垂直梯度变化特征 | 第52-53页 |
·冬季空气颗粒物垂直梯度变化特征 | 第53-54页 |
·小结 | 第54-57页 |
8. 结论与建议 | 第57-59页 |
·结论 | 第57-58页 |
·建议 | 第58-5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9-65页 |
个人简介 | 第65-66页 |
导师简介 | 第66-67页 |
获得成果目录 | 第67-68页 |
致谢 | 第6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