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铝粉煤灰水热法提取氧化铝工艺的基础研究
| 摘要 | 第1-7页 |
| Abstract | 第7-14页 |
| 1 前言 | 第14-34页 |
| ·研究背景 | 第14-21页 |
| ·我国高铝粉煤灰产生概况 | 第14-18页 |
| ·高铝粉煤灰的组成及特性 | 第15-16页 |
| ·高铝粉煤灰堆存的危害 | 第16-17页 |
| ·高铝粉煤灰利用方式 | 第17-18页 |
| ·高铝粉煤灰是重要的铝土矿替代资源 | 第18-21页 |
| ·高铝粉煤灰提取氧化铝工艺发展现状 | 第21-31页 |
| ·烧结法 | 第21-25页 |
| ·石灰烧结法 | 第21-22页 |
| ·预脱硅碱石灰烧结法 | 第22-24页 |
| ·硫酸铵烧结法 | 第24-25页 |
| ·酸溶法 | 第25-27页 |
| ·氟铵助剂法 | 第25页 |
| ·加压酸浸法 | 第25-26页 |
| ·酸碱联合法 | 第26-27页 |
| ·水热法 | 第27-31页 |
| ·高压水化学法 | 第27-29页 |
| ·熔盐法 | 第29-31页 |
| ·不同氧化铝提取方法比较 | 第31页 |
| ·本文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 | 第31-34页 |
| 2 一步水热法提取氧化铝工艺优化与机理分析 | 第34-52页 |
| ·引言 | 第34页 |
| ·实验原料和实验方法 | 第34-37页 |
| ·实验试剂及分析仪器 | 第34-35页 |
| ·实验装置 | 第35-36页 |
| ·实验和分析方法 | 第36-37页 |
| ·高铝粉煤灰原料分析 | 第37-39页 |
| ·一步水热法工艺优化 | 第39-49页 |
| ·反应温度和NaOH浓度的影响 | 第40-44页 |
| ·钙硅比的影响 | 第44-45页 |
| ·液固比的影响 | 第45-47页 |
| ·反应时间的影响 | 第47-49页 |
| ·氧化铝提取过程的机理分析 | 第49-51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1-52页 |
| 3 两步水热法提取氧化铝工艺优化 | 第52-70页 |
| ·引言 | 第52-53页 |
| ·实验原料和实验方法 | 第53-55页 |
| ·实验试剂及分析仪器 | 第53页 |
| ·实验原料和方法 | 第53-55页 |
| ·脱硅粉煤灰原料制备 | 第53-54页 |
| ·实验方法 | 第54-55页 |
| ·第一步水热法处理过程工艺优化 | 第55-62页 |
| ·正交试验分析 | 第55-57页 |
| ·单因素条件实验 | 第57-61页 |
| ·第一步水热法处理过程反应温度的影响 | 第57-59页 |
| ·第一步水热法处理过程液固比的影响 | 第59页 |
| ·第一步水热法处理过程反应时间的影响 | 第59-61页 |
| ·第一步水热法处理过程苛性比的影响 | 第61页 |
| ·第一步水热法处理过程固体产物分析 | 第61-62页 |
| ·第二步水热法处理过程工艺优化 | 第62-65页 |
| ·反应温度的影响 | 第62-64页 |
| ·第二步水热法处理过程液固比的影响 | 第64-65页 |
| ·第二步水热法处理过程所得浸出液组成 | 第65页 |
| ·两步水热过程物料平衡 | 第65-66页 |
| ·一步水热与两步水热过程NaOH和水的循环量比较 | 第66-68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68-70页 |
| 4 氧化铝提取的动力学研究 | 第70-94页 |
| ·引言 | 第70页 |
| ·动力学模型推导 | 第70-73页 |
| ·未反应收缩核模型 | 第71-72页 |
| ·结晶和成核控制模型 | 第72-73页 |
| ·实验试剂和分析仪器 | 第73页 |
| ·莫来石分解动力学研究 | 第73-84页 |
| ·莫来石定量分析方法 | 第74-77页 |
| ·K值法原理 | 第74-75页 |
| ·莫来石物相的K值测定 | 第75-77页 |
| ·莫来石分解实验 | 第77-80页 |
| ·实验方法 | 第77页 |
| ·搅拌转速的影响 | 第77-78页 |
| ·高铝粉煤灰粒度的影响 | 第78-79页 |
| ·反应温度的影响 | 第79-80页 |
| ·莫来石分解机理分析 | 第80-82页 |
| ·动力学方程拟合 | 第82-84页 |
| ·羟基方钠石分解动力学研究 | 第84-93页 |
| ·羟基方钠石原料制备 | 第84-85页 |
| ·羟基方钠石分解实验 | 第85-88页 |
| ·实验方法 | 第85页 |
| ·搅拌转速的影响 | 第85-86页 |
| ·羟基方钠石粒度的影响 | 第86-87页 |
| ·反应温度的影响 | 第87-88页 |
| ·羟基方钠石分解机理分析 | 第88-91页 |
| ·动力学方程拟合 | 第91-93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93-94页 |
| 5 低碱水热法脱除提铝残渣中Na_2O研究 | 第94-110页 |
| ·引言 | 第94-95页 |
| ·实验原料和实验方法 | 第95-97页 |
| ·实验试剂及分析仪器 | 第95页 |
| ·实验原料 | 第95-96页 |
| ·实验装置 | 第96-97页 |
| ·实验和分析方法 | 第97页 |
| ·低碱水热法分解硅酸钠钙 | 第97-103页 |
| ·反应温度的影响 | 第97-99页 |
| ·NaOH浓度的影响 | 第99-100页 |
| ·Al_2O_3含量的影响 | 第100-103页 |
| ·Na_2O的存在形式分析 | 第103-106页 |
| ·水洗脱除Na_2O | 第106-107页 |
| ·两步水热提铝残渣脱钠 | 第107-108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108-110页 |
| 6 结论与展望 | 第110-112页 |
| ·结论 | 第110-111页 |
| ·展望 | 第111-112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112-120页 |
| 个人简历及发表文章目录 | 第120-122页 |
| 致谢 | 第12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