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建筑基础科学论文--建筑物理学论文--建筑热工学论文--建筑物围护结构热工技术论文

多孔介质建筑墙体热湿耦合迁移数值模拟研究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1章 绪论第10-19页
    1.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研究背景第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1.2 研究对象第11-12页
    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模型研究第12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相关材料的热湿物性测量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模型求解方法第16-17页
    1.4 目前研究存在主要问题第17页
    1.5 本文主要研究技术路线第17-18页
    1.6 FMU开发工作第18-19页
第2章 多孔介质墙体热湿动态耦合迁移模型第19-26页
    2.1 多孔介质墙体吸放湿曲线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围护结构的吸湿与储湿特性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吸放湿曲线方程第20-21页
    2.2 模型推导第21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基本假设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湿控制方程推导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热控制方程推导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边界条件推导第23-26页
第3章 多孔介质墙体热湿耦合传递模型求解方法第26-33页
    3.1 离散方法的确定第26页
    3.2 离散过程第26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墙体内部节点方程离散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墙体分界面处节点方程离散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边界条件处理第29-31页
    3.3 计算流程第31页
    3.4 与DeST耦合计算方法第31-33页
第4章 建筑围护结构热湿耦合模型的验证第33-49页
    4.1 与分析解对比第33-34页
    4.2 与其它模型模拟结果对比第34-36页
    4.3 与实验测试数据对比第36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1#墙体与实验测试数据对比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2#墙体与实验测试数据对比第42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3#墙体与实验测试数据对比第45-49页
第5章 热湿耦合作用对多孔介质墙体能耗模拟的影响第49-59页
    5.1 热湿耦合模型与纯传热计算模型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热湿耦合模型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纯传热计算模型第50页
    5.2 通过围护结构的得热量计算第50-5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夏季得热量计算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冬季失热量计算第51-52页
    5.3 热湿耦合传递对建筑能耗模拟的影响分析第52-5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墙体的构造第5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计算参数设置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传热量的对比分析第53-59页
结论与展望第59-61页
参考文献第61-65页
致谢第65-66页
附录 A (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)第66-67页
附录 B (C++语言程序代码)第67-83页

论文共8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越南引进中国直接投资与越中贸易关系研究
下一篇:中德经贸合作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