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环境科学、安全科学论文--环境保护管理论文--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论文--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论文

山东省生态红线划分及生态空间管控研究

目录第1-5页
摘要第5-7页
Abstract第7-10页
1 绪论第10-19页
   ·研究背景第10-11页
   ·研究目标及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  ·研究目标第11页
     ·研究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·研究综述第12-16页
     ·生态红线研究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·生态红线理论研究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·生态红线实践研究第13-14页
     ·生态空间研究第14-15页
     ·空间管控研究第15-16页
   ·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6-19页
     ·研究内容第16-17页
     ·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·研究方法第17页
       ·技术路线第17-19页
2 概念辨析与理论基础第19-23页
   ·概念辨析第19-21页
     ·生态红线的概念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·生态红线的功能及特点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·生态红线的结构第20页
     ·空间管控的内涵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·空间管控的概念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·空间管控的原则第21页
   ·理论基础第21-23页
     ·可持续发展理论第21-22页
     ·生态系统控制理论第22页
     ·公共物品理论第22页
     ·生态承载力理论第22-23页
     ·外部性理论第23页
3 山东省国土空间特点与生态红线划分相关实践的现状第23-29页
   ·山东省国土空间特点分析第23-24页
   ·山东省生态红线划分与相关实践的现状第24-27页
     ·自然保护区划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·自然保护区概况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·自然保护区与生态红线区第25-26页
     ·生态功能保护区划第26页
       ·生态功能区划概述第26页
       ·生态功能区划及生态红线第26页
     ·主体功能区与生态红线划分第26-27页
   ·山东省划分生态红线的紧迫性及可行性第27-29页
     ·生态红线划分的紧迫性第27-28页
     ·山东省生态红线划分的可行性第28-29页
4 山东省生态红线的划分第29-47页
   ·生态红线划分的原则第29-30页
   ·山东省生态红线区域的划定第30-47页
     ·生态红线区域划分的标准范围第30-34页
       ·红线类型及划分标准第31-34页
     ·山东省生态红线区域划分方案第34-42页
     ·山东省生态红线区域特点分析第42-47页
       ·生态红线区主导服务功能分析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·生态红线区域空间分布特点分析第43-46页
       ·生态红线区域与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分析第46-47页
5 生态空间管控探究第47-55页
   ·空间管控的特点及主要管控途径第48-50页
     ·行政管理与空间管控区别第48页
     ·空间管控机制与一般路径第48-50页
   ·山东省生态红线区域空间管控途径和保障措施第50-55页
     ·生态红线管控路径研究第50-53页
       ·生态红线分级、分类、跨区管控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·建立综合协调机制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·搭建科技支撑的动态监测平台第52-53页
     ·生态红线保障措施第53-55页
       ·注重人才培养第53页
       ·完善公众参与机制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·建立合理绩效评估及反馈体系第54-55页
6 总结与展望第55-57页
   ·结论第55-56页
   ·展望第56-57页
参考文献第57-60页
攻读硕士期间的学术成果第60-61页
致谢第61页

论文共6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TOPSIS的济南市自然灾害社会脆弱性评价研究
下一篇:济南南部山区非点源污染对土地利用/覆被变化的响应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