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3页 |
1 绪论 | 第13-27页 |
·白坚木皮醇概述 | 第13-15页 |
·白坚木皮醇的自然来源 | 第13-14页 |
·白坚木皮醇的基本性质 | 第14-15页 |
·白坚木皮醇的应用及开发前景 | 第15-19页 |
·手性药物的开发前景 | 第15-16页 |
·白坚木皮醇的生理学活性及应用 | 第16-18页 |
·白坚木皮醇的开发前景 | 第18-19页 |
·天然橡胶乳清中白坚木皮醇分离提取的研究进展 | 第19-23页 |
·国外研究进展 | 第19-21页 |
·国内研究进展 | 第21-23页 |
·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| 第23-26页 |
·主要内容 | 第23-25页 |
·技术路线 | 第25-26页 |
·研究目的、意义及其创新性 | 第26-27页 |
·目的意义 | 第26页 |
·创新性 | 第26-27页 |
2 天然橡胶乳清的前期预处理 | 第27-36页 |
·引言 | 第27页 |
·仪器与设备 | 第27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27-30页 |
·材料与试剂 | 第27-28页 |
·试验方法 | 第28-30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30-35页 |
·离子交换树脂脱盐 | 第30-33页 |
·离子交换树脂脱氮效果分析 | 第33-34页 |
·离子交换树脂脱色 | 第34-35页 |
·小结 | 第35-36页 |
3 橡胶乳清中白坚木皮醇的高效液相检测方法的建立 | 第36-43页 |
·引言 | 第36页 |
·仪器与设备 | 第36-37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37页 |
·材料与试剂 | 第37页 |
·试验方法 | 第37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37-42页 |
·色谱柱和检测器的选择 | 第37-38页 |
·流动相的选择 | 第38-39页 |
·柱温选择 | 第39页 |
·色谱条件 | 第39-40页 |
·标准曲线的绘制 | 第40-41页 |
·精密度试验 | 第41页 |
·稳定性试验 | 第41页 |
·重复性试验 | 第41-42页 |
·加标回收率试验 | 第42页 |
·样品测定 | 第42页 |
·小结 | 第42-43页 |
4 大孔树脂吸附橡胶乳清中白坚木皮醇型号的筛选 | 第43-49页 |
·引言 | 第43页 |
·仪器与设备 | 第43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43-45页 |
·材料与试剂 | 第43-44页 |
·试验方法 | 第44-45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45-48页 |
·树脂参数和含水率 | 第45-46页 |
·吸附率与解吸率 | 第46-48页 |
·小结 | 第48-49页 |
5 HPD500 树脂吸附橡胶乳清中白坚木皮醇的研究 | 第49-71页 |
·引言 | 第49-53页 |
·吸附传质速率 | 第49-50页 |
·吸附动力学 | 第50-52页 |
·相平衡理论 | 第52-53页 |
·仪器与设备 | 第53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53-56页 |
·材料与试剂 | 第53页 |
·静态吸附试验 | 第53-55页 |
·动态吸附试验 | 第55-56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56-70页 |
·吸附动力学曲线 | 第56-58页 |
·温度对吸附的影响 | 第58-59页 |
·浓度对吸附的影响 | 第59-60页 |
·pH 对吸附的影响 | 第60-62页 |
·振速对吸附的影响 | 第62-63页 |
·不同温度的吸附等温线 | 第63-66页 |
·吸附热力学验证 | 第66-67页 |
·流分浓度与瓶号关系 | 第67-69页 |
·洗脱曲线 | 第69页 |
·动态吸附试验 | 第69-70页 |
·小结 | 第70-71页 |
6 白坚木皮醇的结构鉴定与表征 | 第71-80页 |
·引言 | 第71页 |
·仪器与设备 | 第71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71-73页 |
·材料与试剂 | 第71页 |
·试验方法 | 第71-73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73-79页 |
·比旋光度 | 第73页 |
·差示扫描量热分析 | 第73-74页 |
·红外光谱分析 | 第74页 |
·气相色谱-质谱联用分析 | 第74-76页 |
·核磁共振分析 | 第76-79页 |
·小结 | 第79-80页 |
结论与展望 | 第80-8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2-89页 |
附录 | 第89-90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90-91页 |
致谢 | 第91-9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