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艺术家王悦之研究
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9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9页 |
| ·选题的意义 | 第9-10页 |
| ·本文的相关概念 | 第10-11页 |
| ·研究成果综述 | 第11-16页 |
| ·研究的依据与论文框架 | 第16-17页 |
| ·论文难点、重点、创新点 | 第17-19页 |
| 第二章 画家身世与东瀛求学 | 第19-27页 |
| ·台湾社会背景对画家的影响 | 第19-22页 |
| ·近代台湾的社会形成 | 第19-20页 |
| ·画家的成长经历 | 第20-22页 |
| ·东瀛求学 | 第22-26页 |
| ·东京美术学校首位台籍学生 | 第22-24页 |
| ·日本求学期间的同学印象 | 第24-26页 |
| ·小结 | 第26-27页 |
| 第三章 回祖国大陆任教与办学 | 第27-51页 |
| ·选择来大陆的缘由 | 第27-29页 |
| ·北京美术学校与阿博洛学会 | 第29-32页 |
| ·寓居杭州的艺术生涯 | 第32-36页 |
| ·画家的办学经历 | 第36-42页 |
| ·王悦之的社交关系 | 第42-51页 |
| 第四章 绘画风格的形成与发展 | 第51-69页 |
| ·王悦之绘画风格的成因 | 第51-55页 |
| ·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 | 第51-52页 |
| ·在殖民化台湾与日本的受教 | 第52-54页 |
| ·20 世纪初中国的大境下的艺术潮流 | 第54-55页 |
| ·画风发展的三个阶段 | 第55-69页 |
| ·印象主义模仿阶段 | 第55-59页 |
| ·象征主义探索阶段 | 第59-65页 |
| ·现实主义成熟阶段 | 第65-69页 |
| 第五章 王悦之艺术的比较与评价 | 第69-81页 |
| ·王悦之与同时代画家风格比较 | 第69-76页 |
| ·与徐悲鸿和林风眠之间的比较 | 第69-73页 |
| ·与同时代留日画家的艺术比较 | 第73-76页 |
| ·对王悦之及其艺术的评价 | 第76-81页 |
| ·现代美术教育的开拓者 | 第76-77页 |
| ·对油画民族化探索的精神与贡献 | 第77-79页 |
| ·对当今两岸文化交流的意义 | 第79-81页 |
| 结论 | 第81-83页 |
| 附录一:王悦之(刘锦堂)年表 | 第83-89页 |
| 附录二: 王悦之作品总目 | 第89-105页 |
| 附录三:参考文献目录 | 第105-109页 |
| 攻读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| 第109-110页 |
| 致谢 | 第11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