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12页 |
| 1 引言 | 第12-31页 |
| ·沙棘的分布与价值 | 第12-14页 |
| ·沙棘的生态价值 | 第12-13页 |
| ·沙棘的经济价值 | 第13-14页 |
| ·沙棘主要病虫害及防控技术研究概况 | 第14-18页 |
| ·沙棘病害 | 第14-15页 |
| ·沙棘虫害 | 第15-16页 |
| ·沙棘林病虫害防治技术 | 第16-18页 |
| ·栎黄枯叶蛾的国内外研究状况 | 第18-21页 |
| ·栎黄枯叶蛾的分布与危害 | 第19-20页 |
| ·栎黄枯叶蛾防治技术 | 第20-21页 |
| ·栎黄枯叶蛾空间分布 | 第21页 |
| ·植食性昆虫的寄主选择行为 | 第21-25页 |
| ·寄主选择行为 | 第21-22页 |
| ·寄主选择机理 | 第22-23页 |
| ·影响寄主选择因素 | 第23-25页 |
| ·昆虫体色分化及机理研究现状 | 第25-29页 |
| ·昆虫体色分化的类型 | 第26页 |
| ·昆虫体色分化机理 | 第26-28页 |
| ·昆虫体色分化的控制机理 | 第28页 |
| ·昆虫体色分化的遗传学研究 | 第28-29页 |
| ·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29-30页 |
| ·技术路线 | 第30-31页 |
| 2 栎黄枯叶蛾生物学特性 | 第31-37页 |
| ·试验地概况与方法 | 第31-32页 |
| ·试验地概况 | 第31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31-32页 |
| ·结果与分析 | 第32-36页 |
| ·野外为害特点 | 第32页 |
| ·形态特征 | 第32-33页 |
| ·生活史 | 第33-34页 |
| ·生活习性 | 第34-36页 |
| ·天敌 | 第36页 |
| ·讨论 | 第36-37页 |
| 3 栎黄枯叶蛾种群数量动态和幼虫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| 第37-46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37-40页 |
| ·种群数量动态变化 | 第37页 |
| ·幼虫空间格局调查方法 | 第37页 |
| ·幼虫空间格局分析方法 | 第37-40页 |
| ·结果与分析 | 第40-44页 |
| ·种群数量动态变化 | 第40-42页 |
| ·幼虫空间格局 | 第42-44页 |
| ·讨论 | 第44-46页 |
| 4 温度对栎黄枯叶蛾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 | 第46-53页 |
| ·材料和方法 | 第46-48页 |
| ·供试昆虫 | 第46页 |
| ·试验方法 | 第46-47页 |
| ·数据分析 | 第47-48页 |
| ·结果与分析 | 第48-51页 |
| ·温度对各虫态发育历期的影响 | 第48页 |
| ·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 | 第48-49页 |
| ·温度对幼虫取食量的影响 | 第49-50页 |
| ·不同温度下成虫的交配活动 | 第50页 |
| ·温度对产卵的影响 | 第50-51页 |
| ·温度对成虫寿命的影响 | 第51页 |
| ·讨论 | 第51-53页 |
| 5 栎黄枯叶蛾幼虫龄数 | 第53-59页 |
| ·材料和方法 | 第53-54页 |
| ·供试昆虫 | 第53页 |
| ·形态结构的选择及测量方法 | 第53页 |
| ·数据统计与分析 | 第53-54页 |
| ·结果与分析 | 第54-57页 |
| ·幼虫最佳分龄指标 | 第54-55页 |
| ·幼虫龄数的初步确定 | 第55-56页 |
| ·回归分析 | 第56-57页 |
| ·讨论 | 第57-59页 |
| 6 栎黄枯叶蛾成虫行为学特征 | 第59-67页 |
| ·试验地概况 | 第59页 |
| ·试虫及其饲养 | 第59-60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60-61页 |
| ·羽化行为及其动态节律 | 第60页 |
| ·交配行为及其动态节律 | 第60页 |
| ·性诱效果研究 | 第60-61页 |
| ·数据统计与处理 | 第61页 |
| ·结果与分析 | 第61-65页 |
| ·羽化行为 | 第61页 |
| ·羽化时辰节律 | 第61-62页 |
| ·交配行为 | 第62页 |
| ·交配时辰节律 | 第62-63页 |
| ·性诱效果 | 第63-65页 |
| ·讨论 | 第65-67页 |
| 7 栎黄枯叶蛾寄主选择性试验 | 第67-74页 |
| ·材料与方法 | 第67-68页 |
| ·试验地概况 | 第67页 |
| ·试虫及其饲养 | 第67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67-68页 |
| ·结果与分析 | 第68-72页 |
| ·幼虫野外取食寄主植物的选择行为 | 第68-69页 |
| ·成虫野外产卵选择行为 | 第69-71页 |
| ·幼虫室内取食选择行为 | 第71-72页 |
| ·成虫室内产卵选择行为 | 第72页 |
| ·讨论 | 第72-74页 |
| 8 栎黄枯叶蛾两色型幼虫生长发育特性及色型影响因子研究 | 第74-86页 |
| ·材料与方法 | 第75-77页 |
| ·试验地概况 | 第75页 |
| ·试虫及其饲养 | 第75页 |
| ·幼虫性二型验证试验 | 第75-76页 |
| ·两种色型幼虫生长发育特性 | 第76页 |
| ·环境因子对幼虫色型的影响 | 第76页 |
| ·数据计算 | 第76-77页 |
| ·数据分析 | 第77页 |
| ·结果与分析 | 第77-84页 |
| ·幼虫性二型验证 | 第77-80页 |
| ·两色型幼虫生长发育状况 | 第80-81页 |
| ·两种色型幼虫的消化系数 | 第81页 |
| ·两种色型幼虫的蛹重、产卵量及孵化率 | 第81-82页 |
| ·两种色型幼虫的耐饥饿能力 | 第82页 |
| ·温度对幼虫色型比例的影响 | 第82-83页 |
| ·湿度对幼虫色型比例的影响 | 第83页 |
| ·光周期对幼虫色型比例的影响 | 第83页 |
| ·虫口密度对幼虫色型的影响 | 第83-84页 |
| ·讨论 | 第84-86页 |
| 9 结论与展望 | 第86-89页 |
| ·主要结论 | 第86-87页 |
| ·展望 | 第87-89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89-100页 |
| 附图 | 第100-102页 |
| 个人简介 | 第102-103页 |
| 导师简介 | 第103-105页 |
|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| 第105-106页 |
| 致谢 | 第10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