胶合竹植筋连接结构断裂机理及分析
| 摘要 | 第1-7页 |
| Abstract | 第7-19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9-45页 |
| ·引言 | 第19-23页 |
| ·连接方法 | 第20页 |
| ·连接要求 | 第20-22页 |
| ·木结构连接方式 | 第22-23页 |
| ·研究背景 | 第23-24页 |
| ·竹资源加工与利用 | 第23页 |
| ·竹材加工利用存在的问题 | 第23-24页 |
| ·节点连接 | 第24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24-43页 |
| ·胶合植筋连接概述 | 第25-26页 |
| ·胶合植筋连接研究现状 | 第26-34页 |
| ·材料性能对胶合植筋连接性能的影响 | 第34-37页 |
| ·破坏模式 | 第37-38页 |
| ·胶合植筋连接性能推荐的力学设计模型 | 第38-43页 |
| ·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| 第43页 |
| ·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| 第43-44页 |
| ·研究内容 | 第43-44页 |
| ·创新点 | 第44页 |
| ·基本路线 | 第44页 |
| ·项目支持与经费来源 | 第44-45页 |
| 第二章 胶合竹制备及主要性能 | 第45-70页 |
| ·引言 | 第45-46页 |
| ·胶合竹的定义 | 第46-62页 |
| ·胶合竹层板的制备 | 第47-52页 |
| ·胶合竹层板应力分级 | 第52页 |
| ·胶合竹层板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能 | 第52-56页 |
| ·胶合竹的制备 | 第56-62页 |
| ·胶合竹的制备 | 第62-65页 |
| ·试验材料 | 第62-63页 |
| ·主要试验设备 | 第63-64页 |
| ·主要工艺流程 | 第64-65页 |
| ·胶合竹的基本性能 | 第65-69页 |
| ·密度和含水率 | 第65页 |
| ·静曲强度和弹性模量 | 第65-66页 |
| ·胶合竹胶合强度 | 第66-67页 |
| ·结果与分析 | 第67-69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69-70页 |
| 第三章 胶合竹植筋连接抗拔强度 | 第70-90页 |
| ·引言 | 第70-71页 |
| ·试验材料与方法 | 第71-76页 |
| ·试验材料 | 第71页 |
| ·试样制作 | 第71-73页 |
| ·试验方法 | 第73-76页 |
| ·边距对胶合植筋性能的影响 | 第76-80页 |
| ·试验设计 | 第76页 |
| ·实验结果与分析 | 第76-80页 |
| ·植筋杆直径及植入深度对植筋连接性能的影响 | 第80-89页 |
| ·试验设计 | 第80-82页 |
| ·试验结果与分析 | 第82-89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89-90页 |
| 第四章 植筋强度理论与模型 | 第90-109页 |
| ·引言 | 第90页 |
| ·胶合植筋连接主要理论 | 第90-95页 |
| ·Volkersen 理论 | 第90-92页 |
| ·Jensen 理论 | 第92-95页 |
| ·胶合竹植筋连接断裂能的计算 | 第95-97页 |
| ·胶合竹植筋连接剪应力分布 | 第97-99页 |
| ·破坏载荷的理论值与试验值的对比分析 | 第99-103页 |
| ·应力分析法 | 第99-101页 |
| ·线弹性断裂力学 | 第101-103页 |
| ·植筋连接模型 | 第103-107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107-109页 |
| 第五章 植筋连接结构断裂行为 | 第109-121页 |
| ·引言 | 第109页 |
| ·柔度法 | 第109-111页 |
| ·实验设计 | 第111-113页 |
| ·实验材料 | 第111-112页 |
| ·试件制作 | 第112-113页 |
| ·测试方法 | 第113页 |
| ·柔度及临界载荷 | 第113-117页 |
| ·柔度计算 | 第113-116页 |
| ·临界载荷 | 第116-117页 |
| ·结果与分析 | 第117-120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120-121页 |
|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| 第121-124页 |
| ·结论 | 第121-122页 |
| ·建议 | 第122-124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124-133页 |
|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| 第133-135页 |
| 导师简介 | 第135-136页 |
| 致谢 | 第13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