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医药、卫生论文--中国医学论文--中医临床学论文--针灸疗法临床应用论文--内科论文

针刺天枢穴对腹泻型功能性肠病患者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

中文摘要第1-4页
Abstract第4-6页
目录第6-9页
缩略词表第9-10页
引言第10-12页
试验研究第12-33页
 1. 研究对象第12页
 2. 研究对象的选择第12-15页
   ·腹泻型功能性肠病患者的选择第12-14页
     ·诊断标准第12页
     ·纳入标准第12-13页
     ·排除标准第13页
     ·剔除与脱落标准第13-14页
     ·剔除与脱落病例的处理第14页
   ·健康受试者的选择第14-15页
     ·纳入标准第14页
     ·排除标准第14页
     ·剔除与脱落标准第14-15页
     ·剔除与脱落受试者的处理第15页
 3. 研究方法第15-21页
   ·研究设备和试验材料第15页
   ·样本量第15页
   ·研究设计第15页
   ·干预方案第15-17页
     ·取穴第15页
     ·穴位定位及治疗操作第15-16页
     ·观察周期第16-17页
   ·临床观察指标第17-18页
     ·一般项目第17页
     ·基本病史采集第17页
     ·疗效指标第17-18页
   ·静息态fMRI扫描第18-19页
     ·扫描准备工作第18-19页
     ·静息态fMRI扫描方法第19页
   ·不良事件的处理第19-20页
   ·统计分析第20-21页
     ·临床观察指标统计分析第20页
     ·静息态fMRI数据处理第20-21页
 4. 研究结果第21-33页
   ·一般资料比较第22页
   ·针刺干预前后组间临床观察指标比较第22-24页
     ·A组临床观察指标前后组间比较第22-23页
     ·B组临床观察指标前后组间比较第23-24页
   ·不良反应第24-25页
   ·静息态功能磁共振ALFF算法分析结果第25-33页
     ·针刺前A、B组存在差异的脑区第25-26页
     ·针刺后较针刺前A、B两组存在差异的脑区第26-33页
讨论第33-52页
 1. 中医对腹泻型功能性肠病的认识第33-35页
   ·病名第33页
   ·病因病机第33-34页
   ·针灸治疗第34-35页
 2. 西医对腹泻型功能性肠病的认识第35-38页
   ·定义和诊断第35-36页
   ·流行病学第36页
   ·病因及发病机制第36-38页
 3. 针刺治疗腹泻型功能性肠病的机制探讨第38-40页
   ·调节胃肠动力第38-39页
   ·调节中枢神经递质和受体表达第39页
   ·对免疫系统影响第39页
   ·对脑肠肽及其代谢的影响第39-40页
 4. 功能磁共振技术在针刺中枢机理研究中的应用第40-43页
   ·健康人针刺效应的研究第41页
   ·病理状态下针刺效应的研究第41页
   ·不同机能状态下针刺效应对比的研究第41-42页
   ·ALFF算法在针刺中枢机理研究中的应用第42-43页
 5. 关于本试验研究方案的设计第43-45页
   ·本试验研究方案的确定第43页
   ·研究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第43-45页
 6. 关于本研究的临床效应分析第45-46页
 7. 关于本研究功能磁共振成像ALFF结果分析第46-52页
   ·神经系统对肠道的调控第46-47页
   ·静息态腹泻型功能性肠病患者功能异常的脑区第47-48页
   ·针刺天枢穴对肠道不同功能状态下调节作用的差异第48-49页
   ·针刺天枢穴对腹泻型FBDs治疗效应的中枢机制探讨第49-52页
结论第52-53页
问题与展望第53-54页
致谢第54-55页
参考文献第55-63页
附件一:综述第63-76页
 参考文献第71-76页
附件二:临床指标第76-79页
附件三: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、专著及科研成果第79-80页

论文共8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推拿结合情志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
下一篇:卵巢早衰中医证型与血清FSH,E2及相关因素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