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刑事被告人的强制取证权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0. 导论 | 第9-14页 |
·问题的提出 | 第9-10页 |
·研究现状及评述 | 第10-11页 |
·国内的研究现状及评述 | 第10-11页 |
·国外的研究现状及评述 | 第11页 |
·主要内容和意义 | 第11-12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2-13页 |
·创新和不足 | 第13-14页 |
1. 刑事被告人强制取证权概述 | 第14-21页 |
·刑事被告人强制取证权的涵义 | 第14-15页 |
·刑事被告人强制取证权的主体 | 第14-15页 |
·刑事被告人强制取证权的客体 | 第15页 |
·刑事被告人强制取证权的主要内容 | 第15页 |
·刑事被告人强制取证权的性质 | 第15-16页 |
·刑事被告人强制取证权的基本价值 | 第16-17页 |
·刑事被告人强制取证权的地位 | 第16页 |
·刑事被告人强制取证权的价值 | 第16-17页 |
·刑事被告人强制取证权与其它权利的比较 | 第17-19页 |
·强制取证权与质证权 | 第17-18页 |
·强制取证权与辩护权 | 第18页 |
·强制取证权与公开审判权 | 第18-19页 |
·刑事被告人强制取证权在适用方面的问题 | 第19-21页 |
·刑事被告人强制取证权的实现违背的理念 | 第19页 |
·刑事被告人强制取证权的适用原则 | 第19-21页 |
2. 刑事被告人强制取证权的理论基础 | 第21-24页 |
·宪政的基本要求 | 第21-22页 |
·宪政的基本涵义 | 第21页 |
·宪法与刑事诉讼法的关系 | 第21-22页 |
·宪政的宗旨与刑事被告人强制取证权 | 第22页 |
·程序正义理论的基本要求 | 第22-24页 |
·程序正义的理论渊源 | 第22页 |
·程序正义的基本要求 | 第22-24页 |
3. 刑事被告人强制取证权的比较研究 | 第24-29页 |
·英美法系国家的刑事被告人强制取证权 | 第24-25页 |
·英国 | 第24-25页 |
·美国 | 第25页 |
·大陆法系国家的刑事被告人强制取证权 | 第25-26页 |
·法国 | 第26页 |
·德国 | 第26页 |
·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刑事被告人强制取证权 | 第26-27页 |
·日本 | 第26-27页 |
·台湾 | 第27页 |
·国际公约中的刑事被告人强制取证权 | 第27-29页 |
4. 中国刑事被告人强制取证权实证考察与研究 | 第29-33页 |
·中国刑事被告人强制取证权的具体规定 | 第29-30页 |
·中国刑事被告人强制取证权存在的问题 | 第30-33页 |
·适用的诉讼阶段限制过严 | 第30页 |
·强制取证权的申请主体范围限定错误 | 第30-31页 |
·法院行使强制取证权的限制不够 | 第31页 |
·检察机关作为权利行使主体的规定不合理 | 第31页 |
·有关强制取证的程序规定过于简略 | 第31-32页 |
·申请强制取证的救济措施缺失 | 第32页 |
·向证人调查取证规定的不合理 | 第32-33页 |
5. 完善中国刑事被告人强制取证权的理论构想 | 第33-37页 |
·建立刑事被告人强制取证权的宪法救济机制 | 第33-34页 |
·完善刑事被告人强制取证权的诉讼机制 | 第34-36页 |
·真正确立直接言词原则和交叉询问规则 | 第34页 |
·完善刑事被告人强制取证权的诉讼程序 | 第34-35页 |
·宪法之外的强制取证权的救济机制 | 第35-36页 |
·刑事被告人的强制取证权与向被害方调查取证的权衡 | 第36页 |
·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 | 第36-37页 |
结语 | 第37-3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9-42页 |
致谢 | 第4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