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6页 |
引言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民事诉权理论——民事诉讼法学的核心理论 | 第7-22页 |
第一节、民事诉权理论的历史演变及新诉权理论 | 第7-18页 |
一、研究民事诉权理论历史演变的意义 | 第7页 |
二、民事诉权理论产生于诉的分解 | 第7-8页 |
三、私法诉权说概述 | 第8页 |
四、公法诉权说概述 | 第8-12页 |
五、诉权否定说概述 | 第12-13页 |
六、宪法诉权说概述 | 第13页 |
七、多元诉权说概述 | 第13-15页 |
八、我国传统民事诉权学说概述 | 第15-16页 |
九、从宪法出发的新诉权理论——笔者认同的诉权理论 | 第16-18页 |
第二节、民事诉权理论对民事诉讼法学理论体系的根基作用 | 第18-22页 |
一、私法诉权说与私法一元论的民事诉讼法学 | 第18-20页 |
二、公法诉权说与公法一元论的民事诉讼法学 | 第20页 |
三、新诉权理论与民事诉讼法学的革新 | 第20-21页 |
四、小结 | 第21-22页 |
第二章 论诉讼外民事调解制度与民事裁判制度的异质性 | 第22-28页 |
第一节、制度渊源上的异质性 | 第22-26页 |
一、社会基础的异质性 | 第22-24页 |
二、文化背景的异质性 | 第24-25页 |
三、价值理念的异质性 | 第25-26页 |
第二节、制度设计上的异质性 | 第26-28页 |
一、主体权源的异质性 | 第26页 |
二、技术层面的异质性 | 第26-28页 |
第三章 以诉权为视角分析诉讼调解制度之不合理 | 第28-41页 |
第一节、我国诉讼调解制度现状及评价 | 第28-33页 |
一、我国诉讼调解制度的发展历程 | 第28-29页 |
二、我国诉讼调解制度现状 | 第29-32页 |
三、对我国不同时期诉讼调解制度合理性的探讨 | 第32-33页 |
第二节、诉讼调解制度是对民事诉权的背离 | 第33-38页 |
一、诉讼调解制度侵害当事人诉权的实体权能 | 第34-35页 |
二、诉讼调解制度伤害当事人诉权的程序权能 | 第35-36页 |
三、诉讼调解制度的存在是对公民诉权的一种间接侵害 | 第36-38页 |
第三节、对我国民事诉讼调解制度完善的几点思考 | 第38-41页 |
一、国外ADR制度简介 | 第38-39页 |
二、笔者对我国诉讼调解制度改革的三点建议 | 第39-41页 |
结语 | 第41-4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2-45页 |
致谢 | 第45-4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