缩略词表 | 第1-5页 |
中文摘要 | 第5-7页 |
Summary | 第7-13页 |
第一部分:文献综述 | 第13-33页 |
1. 研究背景和目的 | 第13页 |
2.脾脏的组织发生 | 第13-15页 |
·人脾的组织发生 | 第13-14页 |
·大鼠脾脏的组织发生 | 第14-15页 |
3. 脾脏的形态学特征 | 第15页 |
4. 脾脏的分类及结构特征 | 第15-24页 |
·窦型脾 | 第16-22页 |
·窦型脾组织结构特征 | 第16-18页 |
·白髓的组织结构特征 | 第16页 |
·红髓的组织结构特征 | 第16-17页 |
·脾边缘区的结构特征 | 第17-18页 |
·窦型脾的超微结构特征 | 第18-22页 |
·脾红髓超微结构特征 | 第18-20页 |
·脾白髓超微结构特征 | 第20-21页 |
·脾边缘区超微结构特征 | 第21-22页 |
·无窦型脾 | 第22-24页 |
·无窦型脾的组织结构特征 | 第22页 |
·无窦型脾的超微结构特征 | 第22-24页 |
·脾红髓超微结构特征 | 第22-23页 |
·脾白髓超微结构特征 | 第23-24页 |
·脾边缘区超微结构特征 | 第24页 |
5. 脾脏的神经支配 | 第24-26页 |
6.脾脏的功能 | 第26-33页 |
·脾脏的生理功能 | 第26-29页 |
·造血功能 | 第26页 |
·储血功能 | 第26页 |
·滤血功能 | 第26-27页 |
·改变血液理化性质的功能 | 第27页 |
·内分泌功能 | 第27-28页 |
·免疫功能 | 第28-29页 |
·非特异性免疫 | 第28-29页 |
·特异性免疫 | 第29页 |
·脾脏的病理功能 | 第29-33页 |
·脾脏与门静脉高压症 | 第29-30页 |
·脾脏与肝损伤修复 | 第30页 |
·脾脏与乙肝 | 第30-31页 |
·脾脏与胰腺炎 | 第31页 |
·脾脏与肿瘤 | 第31-32页 |
·脾脏与缺血再灌注 | 第32页 |
·脾脏与糖尿病 | 第32页 |
·脾脏与心脏疾病 | 第32-33页 |
第二部分:实验研究 | 第33-50页 |
1. 实验材料 | 第33-35页 |
·样品来源 | 第33页 |
·主要试剂 | 第33页 |
·主要仪器 | 第33-34页 |
·主要溶液和试剂的配制方法 | 第34-35页 |
·4%多聚甲醛固定液 | 第34页 |
·2.5%戊二醛固定液 | 第34页 |
·苏木精染液 | 第34页 |
·Weigert 染液 | 第34-35页 |
·银氨工作液 | 第35页 |
2. 研究方法 | 第35-38页 |
·组织学方法 | 第35-37页 |
·脱水及包埋 | 第35页 |
·切片 | 第35-36页 |
·染色方法 | 第36-37页 |
·Gomori 氏银染 | 第36页 |
·Masson’s 三色染色 | 第36页 |
·Weigert-Van Gieson(WVG 染色) | 第36页 |
·天青-伊红-瑞氏染色 | 第36-37页 |
·透射电镜技术 | 第37页 |
·电镜样制作 | 第37页 |
·电镜样染色 | 第37页 |
·体视学方法 | 第37-38页 |
·样品制备 | 第37-38页 |
·测量及计算 | 第38页 |
3. 结果 | 第38-45页 |
·大体解剖学观察 | 第38页 |
·组织切片观察 | 第38-40页 |
·被膜与小梁 | 第38-39页 |
·白髓 | 第39页 |
·红髓 | 第39-40页 |
·边缘区 | 第40页 |
·体视学观察 | 第40-45页 |
·matlab 软件二值化分析脾白髓相对面积 | 第40-43页 |
·T 检验分析成年牦牛与初生牦牛脾白髓相对面积 | 第43页 |
·体视学计量单位面积内脾小结个数 | 第43-45页 |
·透射电镜观察 | 第45页 |
4. 讨论 | 第45-49页 |
5. 结论 | 第49-50页 |
版图 | 第50-5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2-59页 |
致谢 | 第59-60页 |
作者简介 | 第60-61页 |
导师简介 | 第61-6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