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9页 |
ABSTRACT | 第9-12页 |
英文缩略语 | 第12-13页 |
前言 | 第13-14页 |
文献综述 | 第14-23页 |
(一)中医药对非酒精性脂肪肝防治的研究进展 | 第14-18页 |
1.病因病机的认识 | 第14-15页 |
2.辨证分型及治疗原则的研究 | 第15-16页 |
3.中医药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 | 第16-18页 |
·单味中药的研究 | 第16-18页 |
·复方研究 | 第18页 |
·针灸治疗 | 第18页 |
·中医外治法 | 第18页 |
(二)现代医学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研究现状 | 第18-22页 |
1.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因及机制的认识 | 第18-20页 |
2.肿瘤坏死因子-α (TNF-α ) | 第20页 |
3.西医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 | 第20-22页 |
·非药物治疗 | 第20-21页 |
·药物治疗 | 第21-22页 |
·保肝药物治疗 | 第21页 |
·降脂药物治疗 | 第21页 |
·多烯磷脂酰胆碱 | 第21页 |
·熊去氧胆酸 | 第21-22页 |
·肝移植 | 第22页 |
(三)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研究 | 第22-23页 |
实验研究 | 第23-30页 |
实验材料 | 第23-24页 |
1.实验动物 | 第23页 |
2.饲养环境 | 第23页 |
3.实验药物及主要试剂 | 第23-24页 |
4.实验仪器和设备 | 第24页 |
实验方法 | 第24-27页 |
1.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复制方法 | 第24页 |
2.实验动物分组及给药方法 | 第24-25页 |
3.血标本采集 | 第25页 |
4 观察指标 | 第25-26页 |
·一般状态观察 | 第25页 |
·肝脏组织情况观察 | 第25-26页 |
·肝指数 | 第26页 |
·肝组织病理形态学观察 | 第26页 |
·脂肪肝组织病理学判定方法 | 第26页 |
5 本实验结果判定指标 | 第26-27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26-27页 |
·表达结果判定 | 第27页 |
6 统计学方法 | 第27页 |
实验结果 | 第27-30页 |
讨论 | 第30-36页 |
1.肝脂溶颗粒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理论探讨 | 第30-33页 |
·肝脂溶颗粒方药组成 | 第30-32页 |
·肝脂溶颗粒组成药物的现代药理研究 | 第32-33页 |
2.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的复制 | 第33页 |
3.肝脂溶颗粒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机制探讨 | 第33-36页 |
·肝脂溶颗粒对 NAFLD 大鼠肝指数的影响 | 第33页 |
·肝脂溶颗粒对 NAFLD 大鼠肝脏病理形态学的影响 | 第33-34页 |
·肝脂溶颗粒对 NAFLD 大鼠血清 TNF-α表达的影响 | 第34-36页 |
结论 | 第36-37页 |
创新点 | 第37-38页 |
致谢 | 第38-39页 |
文献综述参考文献 | 第39-41页 |
讨论参考文献 | 第41-43页 |
附图 | 第43-4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