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生物科学论文--动物学论文--动物生态学和动物地理学论文

互花米草入侵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垂直结构的影响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8页
目录第8-11页
第一章 文献综述第11-19页
 1 互花米草的简介第11-13页
   ·互花米草来源及其爆发机制第11页
   ·互花米草的研究进展第11-13页
 2 底栖动物研究综述第13-15页
   ·底栖动物的分类第13页
   ·大型底栖动物的功能第13-15页
     ·底栖动物群落的指示功能第13-14页
     ·底栖动物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中的应用第14-15页
 3 大型底栖动物的影响因子第15-18页
   ·环境因子对大型底栖动物的影响第15-16页
   ·有机物质对大型底栖动物的影响第16页
   ·人类活动对大型底栖动物的影响第16-17页
   ·植被对大型底栖动物的影响第17-18页
 4 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8-19页
第二章 研究方法第19-22页
 1 研究区域概况第19-20页
 2 样点布设与采样第20页
 3 样本处理第20页
 4 主要栖息深度第20-21页
 5 数据处理第21-22页
   ·物种优势度指数(Y)及栖息深度重合率第21页
   ·栖息密度和生物量第21页
   ·多样性指数及群落相似度第21-22页
第三章 漩门湾湿地公园大型底栖动物沿潮间带垂直分布第22-31页
 1 结果第22-29页
   ·种类组成及分布第22页
   ·数量组成及分布第22-24页
   ·多样性分析第24-27页
     ·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第24-25页
     ·Shannon-Wiener多样性指数第25-26页
     ·Pielou均匀度指数第26页
     ·Simpson优势度指数第26-27页
   ·群落聚类和排序第27-29页
 2 讨论第29-31页
   ·互花米草、自然滩涂生境沿潮间带垂直方向数量组成及变化第29页
   ·底栖动物在不同生境中不同离岸距离群落结构比较第29-30页
   ·生物多样性分析第30页
   ·聚类和MDS排序第30-31页
第四章 漩门湾湿地公园大型底栖动物沿滩涂泥层深度垂直分布第31-41页
 1 结果与分析第31-37页
   ·种类组成及优势种第31-32页
   ·沿泥层深度数量组成第32-34页
   ·互花米草对物种垂直分布的影响第34-35页
   ·多样性分析第35-36页
   ·群落聚类和排序第36-37页
 2 讨论第37-41页
   ·优势种第37-38页
   ·群落结构第38页
   ·种类和密度第38-39页
   ·互花米草入侵对物种垂直分布的影响第39页
   ·多样性分析第39-40页
   ·聚类和MDS排序第40-41页
参考文献第41-49页
附录 调查发现的大型底栖动物及其密度分布第49-51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研究论文第51页
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第51-52页
致谢第52-53页

论文共5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广义非扩张半群和广义伪压缩半群的收敛性研究
下一篇:暖适应对白头鹎代谢产热的影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