转基因食品致敏性评价BALB/c小鼠动物模型和RBL-2H3细胞模型研究
本课题受资助情况 | 第1-5页 |
目录 | 第5-8页 |
缩略词表 | 第8-10页 |
摘要 | 第10-14页 |
Abstract | 第14-20页 |
前言 | 第20-35页 |
1 食物过敏 | 第20-21页 |
2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 | 第21-31页 |
3 小结 | 第31-32页 |
4 本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32-35页 |
第一章 BALB/c小鼠致敏模型的建立 | 第35-48页 |
引言 | 第35-36页 |
1 材料与试剂 | 第36-37页 |
·实验动物 | 第36页 |
·主要试剂 | 第36-37页 |
·试剂配制 | 第37页 |
2 实验方法 | 第37-40页 |
·动物分组 | 第37-38页 |
·血样处理方式 | 第38页 |
·血清中OVA特异性IgE测定 | 第38-39页 |
·血清中OVA特异性IgG1测定 | 第39-40页 |
3 数据统计和分析 | 第40页 |
4 实验结果 | 第40-46页 |
·剂量实验 | 第41-43页 |
·致敏次数实验 | 第43-44页 |
·致敏周期实验 | 第44-45页 |
·性别比较实验 | 第45-46页 |
5 讨论 | 第46-47页 |
·致敏剂量分析 | 第46页 |
·致敏次数分析 | 第46-47页 |
·致敏周期分析 | 第47页 |
·性别分析 | 第47页 |
6 本章小结 | 第47-48页 |
第二章 BALB/c小鼠致敏模型的验证 | 第48-89页 |
引言 | 第48-49页 |
1 材料与试剂 | 第49-52页 |
·实验动物 | 第49页 |
·主要试剂和仪器 | 第49-50页 |
·试剂配制 | 第50-52页 |
2 实验方法 | 第52-60页 |
·动物分组及处理方式 | 第52-53页 |
·血清中蛋白特异性IgE测定 | 第53-55页 |
·血清中蛋白特异性IgG测定 | 第55-56页 |
·血清中蛋白特异性IgG1测定 | 第56页 |
·脾细胞培养和细胞因子测定 | 第56-59页 |
·小鼠激发后进行肛温测定和临床症状观察 | 第59页 |
·血浆中组胺的测定 | 第59-60页 |
·组织病理检查 | 第60页 |
3 数据统计和分析 | 第60页 |
4 实验结果 | 第60-85页 |
·血清中蛋白特异性IgE | 第60-62页 |
·血清中蛋白特异性IgG | 第62-65页 |
·血清中蛋白特异性IgG1 | 第65-67页 |
·细胞因子-IL-4和IFN-γ | 第67-71页 |
·激发后小鼠过敏反应临床症状 | 第71-72页 |
·激发后小鼠的肛温 | 第72-76页 |
·血浆中的组胺 | 第76-80页 |
·组织病理检查 | 第80-85页 |
5 讨论 | 第85-88页 |
·细胞因子分析 | 第86页 |
·致敏原特异性IgE、IgG和IgG1分析 | 第86-87页 |
·组胺分析 | 第87页 |
·肛温分析 | 第87-88页 |
·组织病理分析 | 第88页 |
6 本章小结 | 第88-89页 |
第三章 RBL-2H3细胞模型的初步探索 | 第89-99页 |
引言 | 第89-90页 |
1 材料与试剂 | 第90-92页 |
·实验动物血清 | 第90页 |
·实验细胞 | 第90页 |
·主要试剂和仪器 | 第90-91页 |
·试剂配制 | 第91-92页 |
2 实验方法 | 第92-95页 |
·细胞准备 | 第92-93页 |
·实验步骤 | 第93-95页 |
3 数据统计和分析 | 第95页 |
4 实验结果 | 第95-97页 |
·RBL-2H3细胞的正常形态 | 第95页 |
·β-氨基己糖苷酶测定的可靠性 | 第95-96页 |
·β-氨基己糖苷酶释放率 | 第96-97页 |
5 讨论 | 第97-98页 |
6 本章小结 | 第98-99页 |
结论 | 第99-101页 |
1 BALB/C小鼠致敏模型的建立 | 第99页 |
2 BALB/c小鼠致敏模型的验证 | 第99-100页 |
3 RBL-2H3细胞模型的初步探索 | 第100-10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1-110页 |
致谢 | 第110-111页 |
个人简历 | 第111-112页 |
文章附录 | 第112-11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7-11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