环境渗透在珠三角郊区低层低密度住区中的应用研究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2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2-18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2-13页 |
·低层低密度住区问题的出现 | 第12页 |
·缺乏从使用者需求角度出发的渗透性设计研究 | 第12页 |
·缺乏地域性的设计 | 第12-13页 |
·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13-14页 |
·研究目的 | 第13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3-14页 |
·相关概念与研究范围的界定 | 第14-15页 |
·相关概念的界定 | 第14页 |
·研究对象与范围的界定 | 第14-15页 |
·研究思路与方法 | 第15-18页 |
·研究思路 | 第15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5-16页 |
·研究框架 | 第16-18页 |
第二章 环境渗透的概述与理论研究 | 第18-36页 |
·渗透的概念 | 第18-22页 |
·渗透性空间 | 第18-19页 |
·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| 第19-21页 |
·界面——渗透空间的媒介 | 第21-22页 |
·环境渗透的构成 | 第22-23页 |
·物质要素(相互渗透的因子) | 第22-23页 |
·非物质要素(人的路线、视觉、听觉、触觉等) | 第23页 |
·渗透的重要性 | 第23-27页 |
·渗透的作用 | 第23-24页 |
·人对环境的需求 | 第24-27页 |
·环境渗透设计方法的内涵与外延 | 第27-29页 |
·渗透设计方法的内涵 | 第27页 |
·渗透设计方法的外延 | 第27-29页 |
·珠三角郊区低层低密度住区的环境分析 | 第29-30页 |
·自然环境要素 | 第29-30页 |
·社会环境要素 | 第30页 |
·研究涉及理论研究 | 第30-36页 |
·渗透空间与灰空间 | 第30-32页 |
·渗透空间与流动空间 | 第32-34页 |
·低层低密度住区建筑的地域性 | 第34-36页 |
第三章 环境渗透的设计要素及案例分析 | 第36-63页 |
·低层低密度住区环境渗透的设计目标 | 第36-38页 |
·低层低密度住区环境渗透的设计要素 | 第38-43页 |
·微观环境渗透设计要素 | 第39-42页 |
·中观环境渗透设计要素 | 第42页 |
·宏观环境渗透设计要素 | 第42-43页 |
·我国郊区低层低密度住区案例 | 第43-52页 |
·上海九间堂 | 第43-48页 |
·北京观塘 | 第48-52页 |
·珠三角郊区低层低密度住区案例 | 第52-62页 |
·广州大一山庄 | 第52-57页 |
·广州中国美林湖 | 第57-62页 |
·小结 | 第62-63页 |
第四章 华发生态庄园环境渗透设计量化分析 | 第63-87页 |
·环境渗透要素的量化分析——以中山华发生态园为例 | 第63页 |
·中山华发生态庄园总体布局解读 | 第63-69页 |
·概况 | 第63-65页 |
·区位 | 第65-66页 |
·设计理念 | 第66页 |
·建设状况 | 第66-67页 |
·主要研究对象的选取 | 第67-69页 |
·微观环境渗透因子分析 | 第69-83页 |
·建筑外界面 | 第69-79页 |
·建筑内界面 | 第79-83页 |
·中观环境渗透因子分析 | 第83-85页 |
·庭院边界 | 第83-84页 |
·垂直空间分割 | 第84-85页 |
·庭院绿化率 | 第85页 |
·宏观环境渗透要素分析 | 第85-87页 |
第五章 环境渗透的设计方法探索 | 第87-98页 |
·设计理念的转变 | 第87-88页 |
·环境渗透的设计原则 | 第88-92页 |
·渗透性原则 | 第88页 |
·地域性原则 | 第88-89页 |
·多维性原则 | 第89页 |
·层次性原则 | 第89-90页 |
·功能性原则 | 第90页 |
·人性化原则 | 第90-92页 |
·微观环境渗透的设计探索 | 第92-95页 |
·建筑界面设计 | 第92-93页 |
·建筑剖面设计 | 第93-95页 |
·中观环境渗透的设计探索 | 第95-98页 |
·庭院布局 | 第95-97页 |
·庭院界面 | 第97-98页 |
结论 | 第98-10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0-103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103-104页 |
致谢 | 第104-105页 |
附件 | 第10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