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8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8-13页 |
·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8-9页 |
·立体车库的分类及其特点 | 第9-11页 |
·机械式立体车库 | 第9-10页 |
·坡道式立体车库 | 第10-11页 |
·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| 第11-13页 |
第二章 地震反应分析方法 | 第13-32页 |
·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| 第14-18页 |
·基本假定 | 第14-15页 |
·模态响应的计算 | 第15-16页 |
·反应谱法的基本原理 | 第16-17页 |
·模态组合的 CQC 法 | 第17-18页 |
·反应谱分析方法的局限性 | 第18页 |
·动力时程分析方法 | 第18-21页 |
·规范中规定的应进行弹塑性分析的结构 | 第19页 |
·时程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| 第19-20页 |
·地震波的选取 | 第20-21页 |
·动力时程分析法的意义和局限性 | 第21页 |
·静力弹塑性分析法 | 第21-32页 |
·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思想 | 第22-23页 |
·Pushover 分析的基本原理 | 第23-25页 |
·荷载模式的确定 | 第25-27页 |
·常用的几种 Pushover 分析方法 | 第27-31页 |
·Pushover 分析的优缺点 | 第31-32页 |
第三章 弹塑性分析有限元模型、本构及恢复力模型研究 | 第32-42页 |
·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有限元模型 | 第32-33页 |
·材料的本构 | 第33-39页 |
·混凝土材料的本构关系概述 | 第33-35页 |
·单调荷载作用下常用混凝土应力-应变关系 | 第35-37页 |
·单调荷载作用下常用钢筋应力-应变关系 | 第37-39页 |
·恢复力模型 | 第39-42页 |
第四章 坡道式立体车库动力特性和弹性地震响应分析 | 第42-55页 |
·直楼板式立体车库弹性地震反应分析 | 第42-51页 |
·计算模型和设计参数 | 第42-46页 |
·结构周期和振型 | 第46-47页 |
·位移反应 | 第47-49页 |
·各层剪力 | 第49-50页 |
·小结 | 第50-51页 |
·斜楼板式立体车库弹性地震反应分析 | 第51-55页 |
·计算模型和设计参数 | 第51-52页 |
·周期和振型 | 第52-53页 |
·位移反应 | 第53页 |
·各层剪力 | 第53-54页 |
·小结 | 第54-55页 |
第五章 坡道式立体车库的弹塑性分析 | 第55-77页 |
·直楼板式立体车库的弹塑性性能分析 | 第55-69页 |
·分析模型的建立 | 第55-56页 |
·结构抗震性能点 | 第56-57页 |
·结构响应 | 第57-59页 |
·屈服机制 | 第59-61页 |
·能力曲线 | 第61-64页 |
·楼板的弹塑性分析 | 第64-68页 |
·小结 | 第68-69页 |
·斜楼板式立体车库的弹塑性分析 | 第69-77页 |
·分析模型的建立 | 第69-70页 |
·结构抗震性能点 | 第70页 |
·结构响应 | 第70页 |
·屈服机制 | 第70-72页 |
·能力曲线 | 第72-74页 |
·楼板的弹塑性分析 | 第74-75页 |
·小结 | 第75-77页 |
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建议 | 第77-79页 |
·主要结论 | 第77-78页 |
·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| 第78-7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9-82页 |
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| 第82-83页 |
致谢 | 第8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