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9页 |
Abstract | 第9-15页 |
第1章 引言 | 第15-30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5-26页 |
·Web服务的概念和特点 | 第15-18页 |
·Web服务组合的运行框架 | 第18-20页 |
·Web组合服务概念建模研究现状 | 第20-24页 |
·Web组合服务通信模式研究现状 | 第24-26页 |
·论文的工作 | 第26-27页 |
·论文的组织 | 第27-30页 |
第2章 背景知识介绍 | 第30-41页 |
·Web服务组合概念建模背景知识介绍 | 第30-35页 |
·OWL-S Service Profile | 第31-32页 |
·OWL-S Servie Model | 第32-34页 |
·OWL-S Service Grounding | 第34-35页 |
·Web服务组合通信模式背景知识介绍 | 第35-40页 |
·时间相关参数 | 第37-38页 |
·空间相关参数 | 第38-39页 |
·流量相关参数 | 第39-4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0-41页 |
第3章 基于本体的Web服务组合概念建模应用框架 | 第41-50页 |
·Web服务组合的特点和要求 | 第41-42页 |
·基于本体的Web服务组合概念建模应用框架 | 第42-46页 |
·Web服务组合本体中心的体系结构和工作机制 | 第46-4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9-50页 |
第4章 基于OWSCCM模型的Web服务组合概念建模方法 | 第50-77页 |
·OWSCCM模型定义 | 第50-53页 |
·基于OWSCCM模型的Web服务组合概念建模方法 | 第53-69页 |
·体系结构和工作机制 | 第53-57页 |
·用户需求建模 | 第57-61页 |
·本体服务组合数据控制流建模 | 第61-64页 |
·控制逻辑匹配 | 第64-69页 |
·应用OWSCCM模型的Web服务组合概念建模实例 | 第69-7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6-77页 |
第5章 基于GCPM模型的Web服务组合通信模式识别方法 | 第77-97页 |
·Web服务组合通信环境的基本假设 | 第77-79页 |
·三大通信模式描述参数定义 | 第79-83页 |
·时间相关参数定义 | 第81页 |
·空间相关参数定义 | 第81-82页 |
·流量相关参数定义 | 第82-83页 |
·GCPM模型定义 | 第83-85页 |
·仿真实验及分析 | 第85-96页 |
·BT通信模式分析 | 第86-89页 |
·SP通信模式分析 | 第89-91页 |
·LU通信模式分析 | 第91-93页 |
·MG通信模式分析 | 第93-9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96-97页 |
第6章 基于最大同构子图思想的Web服务组合通信模式匹配方法 | 第97-122页 |
·SMWM方法的体系结构和工作机制 | 第97-99页 |
·Web服务组合通信模式的参数关联度(θ)计算原理 | 第99-104页 |
·Web服务组合通信模式的通信图相似度(ε)计算原理 | 第104-110页 |
·Web服务组合通信模式的总体模式匹配度(θ,ε) | 第110-111页 |
·仿真实验及分析 | 第111-120页 |
·问题规模对通信模式匹配度的影响 | 第112-118页 |
·计算节点数量对通信模式匹配度的影响 | 第118-12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20-122页 |
第7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122-12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25-133页 |
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的科研项目 | 第133-134页 |
致谢 | 第134-13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