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海东昆仑造山带斑岩型矿床成矿作用研究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4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4-24页 |
·研究区范围及自然概况 | 第14-15页 |
·研究意义及论文选题 | 第15-17页 |
·理论意义 | 第15页 |
·应用价值 | 第15-16页 |
·项目依托及选题可行性 | 第16-17页 |
·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| 第17-20页 |
·东昆仑造山带研究现状 | 第17-18页 |
·存在问题 | 第18-20页 |
·研究内容、实验测试方法及本次论文工作量 | 第20-23页 |
·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0-21页 |
·实验测试方法 | 第21-22页 |
·本次工作量 | 第22-23页 |
·主要研究进展 | 第23-24页 |
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| 第24-46页 |
·大地构造位置及构造分区 | 第24-28页 |
·大地构造位置 | 第24页 |
·构造分区及特征 | 第24-28页 |
·区域地层 | 第28-33页 |
·前寒武纪地层 | 第29-30页 |
·早古生代地层 | 第30-31页 |
·晚古生代地层 | 第31页 |
·中生代地层 | 第31-33页 |
·新生代地层 | 第33页 |
·区域构造 | 第33-36页 |
·昆北断裂 | 第33页 |
·昆中断裂 | 第33-34页 |
·昆南断裂 | 第34页 |
·阿尼玛卿南缘断裂 | 第34-35页 |
·甘德-玛多断裂 | 第35页 |
·青新交界隐伏构造带 | 第35页 |
·哇洪山-温泉断裂 | 第35-36页 |
·区域岩浆岩 | 第36-44页 |
·侵入岩 | 第36-40页 |
·火山岩 | 第40-43页 |
·蛇绿岩带 | 第43-44页 |
·区域矿产特征 | 第44-46页 |
第3章 区域动力学演化 | 第46-78页 |
·研究现状 | 第46-47页 |
·动力学演化 | 第47-78页 |
·前加里东期 | 第47-48页 |
·加里东期的强烈构造体制转化和构造迁移 | 第48-55页 |
·海西期-印支早期安第斯型造山活动 | 第55-72页 |
·印支晚期-燕山期岩石圈拆沉和底侵作用 | 第72-76页 |
·中新生代东昆仑东西构造分化 | 第76-78页 |
第4章 东昆仑造山带代表性斑岩型矿床研究 | 第78-150页 |
·斑岩型矿床研究现状 | 第78-85页 |
·斑岩型矿床基本特征 | 第78页 |
·斑岩型矿床形成的构造背景 | 第78-79页 |
·斑岩型矿床的时空分布 | 第79-81页 |
·成矿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形成的深部过程 | 第81-83页 |
·斑岩型矿床的流体特征 | 第83-84页 |
·斑岩型矿床成矿系统 | 第84-85页 |
·东昆仑造山带斑岩型矿床研究现状 | 第85页 |
·东昆仑造山带斑岩型矿床研究 | 第85-150页 |
·乌兰乌珠尔铜矿 | 第86-98页 |
·莫河下拉银多金属矿床 | 第98-107页 |
·加当根铜钼矿 | 第107-119页 |
·哈陇休玛钨钼矿 | 第119-130页 |
·埃坑德勒斯特钼(铜)矿 | 第130-143页 |
·卡而却卡野拉赛铜矿及哈日扎铜矿类型厘定 | 第143-147页 |
·斑岩型钼矿床类型重新界定 | 第147-150页 |
第5章 成矿岩体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研究 | 第150-173页 |
·锆石 U-PB 定年 | 第150-156页 |
·乌兰乌珠尔铜矿床 | 第150页 |
·埃坑德勒斯特钼(铜)矿床 | 第150-151页 |
·莫河下拉银多金属矿床 | 第151-152页 |
·加当根铜钼矿床 | 第152-153页 |
·哈陇休玛钨钼矿床 | 第153-154页 |
·小结 | 第154-156页 |
·岩石地球化学 | 第156-173页 |
·埃坑德勒斯特钼(铜)矿床 | 第156-158页 |
·莫河下拉银多金属矿床 | 第158-164页 |
·加当根铜钼矿床 | 第164-167页 |
·哈陇休玛钨钼矿床 | 第167-169页 |
·成矿岩体类型 | 第169-172页 |
·小结 | 第172-173页 |
第6章 区域成矿条件及成矿规律 | 第173-186页 |
·成矿地质条件 | 第173-176页 |
·地层条件 | 第173-174页 |
·构造条件 | 第174-175页 |
·岩浆岩条件 | 第175-176页 |
·成矿物质来源 | 第176-181页 |
·氢氧同位素 | 第176-177页 |
·硫同位素 | 第177-179页 |
·铅同位素 | 第179-181页 |
·成矿规律 | 第181-184页 |
·矿床形成的时间序列 | 第181-182页 |
·矿床的空间分布规律 | 第182-183页 |
·矿床的剥蚀保持条件 | 第183-184页 |
·成矿模式 | 第184-186页 |
结论 | 第186-18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87-207页 |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成果 | 第207-208页 |
致谢 | 第20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