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9页 |
ABSTRACT | 第9-15页 |
第一章 基础理论研究及研究设计 | 第15-19页 |
·信用等级评价 | 第15页 |
·评价指标体系 | 第15页 |
·医疗保险信用等级评价 | 第15-16页 |
·课题设计思路 | 第16-18页 |
·初步指标的形成 | 第16页 |
·评价体系架构的建立 | 第16页 |
·评价体系架构的确定 | 第16-17页 |
·技术路线 | 第17-18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8页 |
·文献研究法 | 第18页 |
·德尔菲专家咨询法 | 第18页 |
·层次分析法 | 第18页 |
·数理统计 | 第18页 |
·数据分析 | 第18-19页 |
第二章 定点医疗机构医疗保险信用等级评价指标的确定 | 第19-29页 |
·定点医疗机构医疗保险信用等级评价指标选取的基本原则 | 第19页 |
·全面性原则 | 第19页 |
·科学性原则 | 第19页 |
·公正性原则 | 第19页 |
·可操作性原则 | 第19页 |
·德尔菲法咨询专家的选择 | 第19-20页 |
·专家选择的原则 | 第19-20页 |
·专家人数的确定 | 第20页 |
·研究工具的形成 | 第20-22页 |
·指标尺的初步形成 | 第20页 |
·咨询问卷的形成 | 第20-22页 |
·研究对象与方法 | 第22页 |
·研究对象 | 第22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22页 |
·统计学方法 | 第22页 |
·专家咨询问卷结果 | 第22-26页 |
·专家基本情况分析 | 第22-23页 |
·专家积极系数 | 第23页 |
·专家权威程度 | 第23-25页 |
·专家的协调程度 | 第25页 |
·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 | 第25-26页 |
·评价指标体系的形成 | 第26-27页 |
·调整的指标 | 第26页 |
·增加的指标 | 第26-27页 |
·形成评价指标 | 第27页 |
·质量控制 | 第27-29页 |
·专家的质量控制 | 第27-28页 |
·偏倚及其控制 | 第28-29页 |
第三章 定点医疗机构医疗保险信用等级评价指标权重的设置 | 第29-37页 |
·方法的选择 | 第29页 |
·层次分析法介绍 | 第29-30页 |
·层次分析法基本步骤 | 第30-32页 |
·建立递阶层次结构 | 第30页 |
·构造判断矩阵 | 第30-32页 |
·指标权重计算结果 | 第32-33页 |
·讨论 | 第33-37页 |
·设置方法 | 第33-34页 |
·结果分析 | 第34-37页 |
第四章 定点医疗机构医疗保险信用等级评价指标体系架构的建立与考评 | 第37-43页 |
·定点医疗机构医疗保险信用等级评价指标体系架构的建立 | 第37页 |
·定点医疗机构医疗保险信用等级评价指标体系架构的考评 | 第37-43页 |
·一级指标信度测量 | 第38页 |
·二级指标信度测量 | 第38-39页 |
·三级指标信度测量 | 第39-43页 |
第五章 讨论 | 第43-46页 |
·指标体系架构的构建基础 | 第43页 |
·指标体系架构的构建方法 | 第43-44页 |
·指标体系内涵分析 | 第44-46页 |
第六章 结论 | 第46-48页 |
·课题研究结论 | 第46页 |
·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| 第46页 |
·不足之处 | 第46-48页 |
·完善评价指标体系 | 第46页 |
·更科学地选取专家 | 第46-47页 |
·开展实践应用研究 | 第47-4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8-50页 |
综述 | 第50-54页 |
主要参考文献 | 第53-54页 |
附录1 | 第54-60页 |
附录2 | 第60-64页 |
附录3 | 第64-70页 |
附录4 | 第70-73页 |
论文发表情况 | 第73-74页 |
致谢 | 第74-75页 |
个人简历 | 第7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