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7页 |
| 目录 | 第7-10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4页 |
| ·中小股东的概念界定 | 第10-11页 |
| ·中小股东权益 | 第11-14页 |
| ·中小股东权益、中小股东权、中小股东权利概念辨析 | 第11页 |
| ·中小股东权益的概念辨析 | 第11-12页 |
| ·中小股东权益性质 | 第12-14页 |
| 第二章 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的法理研究 | 第14-24页 |
| ·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的基础理论 | 第14-18页 |
| ·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的法理学基础:平等、公平和诚实信用 | 第14-15页 |
| ·中小股东权益保护机制的现实理论基础:资本多数决原则 | 第15-16页 |
| ·资本多数决原则在中小股东权益保护中的利弊评析 | 第16-18页 |
| ·大股东与中小股东的股权平等原则 | 第18-19页 |
| ·大股东与中小股东权利与义务的对等原则的法理分析 | 第19-24页 |
| ·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存在利益差异 | 第19-20页 |
| ·“资本多数决原则”对股东之间对等原则的影响 | 第20-21页 |
| ·中小股东在公司中处于实际的弱势地位 | 第21-24页 |
| 第三章 我国中小股东权益的保护现状分析 | 第24-28页 |
| ·大股东侵害中小股东的权益 | 第24-25页 |
| ·滥用表决权,损害中小股东的权益 | 第24页 |
| ·利用关联交易来损害中小股东的权益 | 第24-25页 |
| ·公司管理层侵害中小股东的权益 | 第25-26页 |
| ·公司内部人控制 | 第25页 |
| ·多种方式侵害中小股东权益 | 第25-26页 |
| ·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的现实必要性 | 第26-28页 |
| 第四章 国外中小股东权益法律保护制度的模式 | 第28-34页 |
| ·英美法系对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的制度分析 | 第28-29页 |
| ·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来比较中小股东权益保护 | 第28页 |
| ·英美法系中小股东权益保护制度的模式比较分析 | 第28-29页 |
| ·大陆法系对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的制度分析 | 第29页 |
| ·两大法系的中小股东权益保护制度对我国的借鉴 | 第29-34页 |
| ·对公司股权结构进行改造,坚持适度的集中 | 第30-31页 |
| ·借鉴德国的模式,改造我国的公司治理结构 | 第31-32页 |
| ·对公司内部的权利配置,进行重新的调整 | 第32-34页 |
| 第五章 完善我国《公司法》对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的制度举措 | 第34-48页 |
| ·完善股东大会制度与中小股东权益保护 | 第34-41页 |
| ·临时股东大会召集请求权 | 第34-36页 |
| ·对大股东表决权的限制 | 第36-37页 |
| ·异议股份收买请求权 | 第37-39页 |
| ·表决权代理 | 第39-41页 |
| ·完善董事会制度与中小股东权益保护 | 第41-43页 |
| ·加强监事会制度的完善与中小股东权益保护 | 第43-44页 |
| ·监事会的主要职责 | 第43页 |
| ·监事会的主要权力 | 第43-44页 |
| ·监事会的义务 | 第44页 |
| ·建设股东的派生诉讼制度和中小股东的权益保护机制 | 第44-48页 |
| ·提起派生诉讼的主体 | 第45页 |
| ·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前提条件 | 第45-46页 |
| ·股东派生诉讼应该承担的权利与责任 | 第46-48页 |
| 结语 | 第48-50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0-52页 |
| 致谢 | 第52-5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