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维正脊疗法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研究
| 中文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8页 |
| 前言 | 第8-9页 |
| 一、临床资料 | 第9-12页 |
| (一) 病例来源 | 第9页 |
| (二) 诊断标准 | 第9页 |
| (三) 滑移分度 | 第9页 |
| (四) 纳入病例标准 | 第9-10页 |
| (五) 排除病例标准 | 第10页 |
| (六) 脱落标准 | 第10页 |
| (七) 剔除标准 | 第10页 |
| (八) 对于脱落病例的处理 | 第10-12页 |
| 二、研究方法 | 第12-15页 |
| (一) 研究方案设计 | 第12页 |
| (二) 样本量估计 | 第12页 |
| (三) 分组方法 | 第12页 |
| (四) 临床试验方法 | 第12-13页 |
| (五) 观察内容 | 第13页 |
| (六) 疗效评定标准 | 第13-14页 |
| (七) 统计学方法 | 第14-15页 |
| 三、研究结果 | 第15-20页 |
| (一) 基线比较 | 第15页 |
| (二) 治疗结果 | 第15-18页 |
| 1. 两组临床疗效观察 | 第15-16页 |
| 2. 两组JOA评分比较 | 第16页 |
| 3. 两组VAS评分比较 | 第16-17页 |
| 4. 两组滑脱率比较 | 第17-18页 |
| 5. 两组随访情况的比较 | 第18页 |
| (三) 不良反应分析和依从性评价 | 第18-20页 |
| 1. 不良反应分析 | 第18-19页 |
| 2. 依从性评价 | 第19-20页 |
| 四、讨论与分析 | 第20-35页 |
| (一)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发病机制的探讨 | 第20-21页 |
| 1. 椎间盘退变与退行性腰椎滑脱 | 第20页 |
| 2. 关节突关节与退行性腰椎滑脱 | 第20页 |
| 3. 黄韧带与退行性腰椎滑脱 | 第20-21页 |
| 4. 肌肉与退行性腰椎滑脱 | 第21页 |
| 5. 其他原因 | 第21页 |
| (二) 现代医学对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治疗 | 第21-24页 |
| 1. 保守疗法 | 第22-23页 |
| 2. 手术疗法 | 第23-24页 |
| (三) 中医学对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认识 | 第24-27页 |
| 1. 虚 | 第25-26页 |
| 2. 邪 | 第26-27页 |
| 3. 外伤和血瘀 | 第27页 |
| (四) 三维正脊疗法的手法作用机理 | 第27-31页 |
| 1. 三维正脊疗法的中医机理分析 | 第27-28页 |
| 2. 三维正脊疗法的现代医学机理分析 | 第28-31页 |
| (五) 临床疗效分析 | 第31-32页 |
| (六) 三维正脊疗法的安全性讨论 | 第32-33页 |
| (七) 不良反应分析和依从性评价 | 第33-34页 |
| 1. 不良反应分析 | 第33页 |
| 2. 依从性评价 | 第33-34页 |
| (八) 存在的问题与研究展望 | 第34-35页 |
| 五、结论 | 第35-36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36-39页 |
| 附件一:样本例数估计 | 第39-40页 |
| 附件二:随机方案之随机数字表 | 第40-41页 |
| 附件三:评分表 | 第41-43页 |
| 致谢 | 第43-44页 |
| 文献综述 | 第44-52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0-5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