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2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2-26页 |
·全新世概况 | 第12-14页 |
·全新世期间研究 | 第14-18页 |
·11500—8000 cal.aBP | 第14-15页 |
·8000—2500 cal. a BP | 第15-16页 |
·2500 cal. a BP— | 第16-18页 |
·西格陵兰及其周围区域研究 | 第18-20页 |
·研究工具—硅藻 | 第20-24页 |
·文章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24-26页 |
第二章 研究区域概况 | 第26-31页 |
·自然地理环境 | 第26-27页 |
·洋流系统 | 第27-28页 |
·海冰情况 | 第28-31页 |
第三章 材料与方法 | 第31-39页 |
·硅藻样品采集 | 第31-32页 |
·样品处理与鉴定 | 第32-34页 |
·测年资料 | 第34-39页 |
第四章 常见硅藻的生态意义 | 第39-43页 |
第五章 样品鉴定结果及分析 | 第43-52页 |
·对样品进行聚类分析 | 第43-47页 |
·硅藻带 A (439—310 cm; 6650—3950 cal. a BP) | 第43-45页 |
·硅藻带 B (305—190 cm; 3950—1650 cal. a BP) | 第45-46页 |
·硅藻带 C (185—0 cm; 1650—130 cal. a BP) | 第46-47页 |
·对样品进行主成分分析 | 第47-49页 |
·主成分分析结果与中晚全新世以来西格陵兰表层海水温度变化 | 第49-52页 |
第六章 西格陵兰中晚全新世古环境演化 | 第52-57页 |
·中晚全新世以来西格陵兰地区古环境重建 | 第52-56页 |
·6650—5400 cal. a BP | 第52-53页 |
·5400—3950 cal. a BP | 第53-54页 |
·3950—1650 cal. a BP | 第54页 |
·1650—130 cal. a BP | 第54-56页 |
·西格陵兰地区古环境演变的主要影响因素 | 第56-57页 |
第七章 总结 | 第57-60页 |
·研究小结 | 第57-58页 |
·不足与展望 | 第58-6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0-74页 |
致谢 | 第74-7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