刑事诉讼中回避制度研究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9页 |
引言 | 第9-11页 |
一、回避制度的基础理论 | 第11-17页 |
(一) 回避制度的定义 | 第11-12页 |
(二) 回避制度的价值 | 第12-13页 |
(三) 回避的方式 | 第13-15页 |
(四) 回避的适用人员 | 第15-17页 |
二、域外有关国家回避制度的规定及其启示 | 第17-19页 |
(一) 回避的对象 | 第17页 |
(二) 回避的理由 | 第17页 |
(三) 回避的救济程序 | 第17-18页 |
(四) 对我国的启示 | 第18-19页 |
三、我国回避事由的相关规定及存在问题 | 第19-26页 |
(一) 我国回避事由的相关规定 | 第19-22页 |
(二) 我国回避制度存在的问题 | 第22-26页 |
四、我国回避制度的完善与贯彻 | 第26-30页 |
(一) 强化指令回避制度 | 第26页 |
(二) 建立包含审判委员会成员在内的信息披露制度 | 第26-27页 |
(三) 合理化分配有因回避的举证责任 | 第27-28页 |
(四) 规范回避的监督救济机制 | 第28页 |
(五) 健全违反回避制度的责任追究制度 | 第28-30页 |
五、我国刑事诉讼中无因回避的引入 | 第30-34页 |
(一) 无因回避制度的相关立法模式 | 第30-31页 |
(二) 我国引入无因回避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| 第31-32页 |
(三) 我国无因回避制度的构建设想 | 第32-34页 |
结语 | 第34-3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5-37页 |
致谢 | 第37-38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3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