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10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21页 |
| ·功能梯度材料简介 | 第10-11页 |
| ·功能梯度材料的定义 | 第10页 |
| ·功能梯度材料与传统材料的异同 | 第10-11页 |
| ·功能梯度材料的研究现状 | 第11-18页 |
| ·功能梯度材料的设计 | 第11-13页 |
| ·功能梯度材料的制备工艺 | 第13-14页 |
| ·功能梯度材料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| 第14-18页 |
| ·功能梯度材料的应用领域 | 第18-19页 |
| ·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9-21页 |
| ·课题研究背景 | 第19-20页 |
| ·研究内容 | 第20页 |
| ·研究方案 | 第20-21页 |
| 第二章 温度场的有限元分析 | 第21-31页 |
| ·热力学定律 | 第21-22页 |
| ·热力学第一定律 | 第21-22页 |
| ·热力学第二定律 | 第22页 |
| ·温度场的有限元法 | 第22-28页 |
| ·温度场的控制方程、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| 第23-26页 |
| ·温度场的有限元分析 | 第26-27页 |
| ·有限元公式推导 | 第27-28页 |
| ·瞬态温度场的差分格式 | 第28-29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29-31页 |
| 第三章 模型的建立与物性参数值 | 第31-37页 |
| ·复合功能梯度板模型的建立 | 第31-32页 |
| ·物性值的选取 | 第32-36页 |
| ·金属层和陶瓷层物性值的选取 | 第32页 |
| ·梯度层物性值的选取 | 第32-36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6-37页 |
| 第四章 正确-性检验与计算机程序实现 | 第37-44页 |
| ·正确性检验 | 第37-38页 |
| ·计算机程序的实现 | 第38-43页 |
| ·fortran程序编译步骤 | 第39-41页 |
| ·程序的静态检查 | 第41页 |
| ·程序的动态调试 | 第41-43页 |
| ·本文调试时采用的方法 | 第43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3-44页 |
| 第五章 各参数对复合功能梯度板热传导的影响 | 第44-60页 |
| ·加热边界下有无梯度层对复合功能梯度板瞬态温度场分布的影响 | 第44-46页 |
| ·对流换热边界下梯度层的有无对其瞬态温度场分布的影响 | 第46-47页 |
| ·加热边界下梯度层厚度对复合功能梯度板瞬态温度场分布的影响 | 第47-49页 |
| ·冷却边界下孔隙率对复合功能梯度板瞬态温度场分布的影响 | 第49-52页 |
| ·加热边界下孔隙率对复合功能梯度板瞬态温度场分布的影响 | 第52-55页 |
| ·换热系数对复合功能梯度板瞬态温度场分布的影响 | 第55-57页 |
| ·加热边界下组分分布系数对复合功能梯度板瞬态温度场的影响 | 第57-59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9-60页 |
| 结论与展望 | 第60-62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2-66页 |
| 致谢 | 第66-67页 |
| 个人简介 | 第6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