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代中国社会公德失范与教育研究
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目录 | 第5-7页 |
导论 | 第7-13页 |
一、研究背景 | 第7页 |
二、研究现状 | 第7-10页 |
(一) 关于社会公德的含义 | 第8-9页 |
(二) 关于社会公德原因的分析 | 第9页 |
(三) 关于社会公德建设的对策方面 | 第9-10页 |
三、研究意义 | 第10-12页 |
四、研究方法 | 第12-13页 |
(一) 文献分析法 | 第12页 |
(二) 比较分析借鉴法 | 第12页 |
(三) 系统研究法 | 第12-13页 |
第一章 社会公德问题分析 | 第13-24页 |
一、社会公德的内涵及特点 | 第13-15页 |
(一) 社会公德的内涵 | 第13-14页 |
(二) 社会公德的特点 | 第14-15页 |
二、社会公德的历史梳理 | 第15-20页 |
(一) 社会公德的传统预制 | 第15-17页 |
(二) 社会公德的现代解构 | 第17-19页 |
(三) 社会公德的未来建构 | 第19-20页 |
三、当代中国社会公德失范的表现 | 第20-24页 |
(一) 社会公德悖论的显现 | 第20-21页 |
(二) 社会公德知行背离的突显 | 第21-24页 |
第二章 当代中国社会公德失范的原因探究 | 第24-31页 |
一、中国公民公德意识先天“不足” | 第24-25页 |
(一) 自然经济的囿限 | 第24页 |
(二) 君主专制的压制 | 第24-25页 |
(三) 传统伦理的影响 | 第25页 |
二、中国公民公德行为后天“失范” | 第25-31页 |
(一) 公德规范机制的缺位 | 第25-27页 |
(二) 社会转型阶段的影响 | 第27-28页 |
(三) 现代教育的高调走偏 | 第28-31页 |
第三章 当代中国进行社会公德教育的路径选择 | 第31-41页 |
一、树立正确的社会公德教育制度观 | 第31-34页 |
(一) 完善法规约束机制 | 第31-32页 |
(二) 加强监督奖惩机制 | 第32-34页 |
二、营造良好的社会公德教育氛围 | 第34-36页 |
(一) 利用媒体营造社会公德教育氛围 | 第34-35页 |
(二) 利用社区文化渗透社会公德意识 | 第35-36页 |
三、开展有效的社会公德教育 | 第36-41页 |
(一) 社会公德教育目标科学化 | 第37页 |
(二) 社会公德教育内容合理化 | 第37-39页 |
(三) 社会公德教育评价多元化 | 第39-41页 |
结语 | 第41-4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2-45页 |
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| 第45-46页 |
致谢 | 第4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