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12页 |
| 第1章 文献综述 | 第12-24页 |
| ·化学肥料施用现状与发展前景 | 第12-13页 |
| ·化肥施用现状 | 第12-13页 |
| ·化肥的发展前景 | 第13页 |
| ·植物氮素营养研究 | 第13-16页 |
| ·氮素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| 第13-14页 |
| ·氮素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| 第14-16页 |
| ·氮肥在土壤中的转化 | 第16-17页 |
| ·土壤中氮素的形态 | 第16页 |
| ·氮肥在土壤中的转化 | 第16页 |
| ·尿素水解硝化的研究 | 第16-17页 |
| ·施氮对土壤供肥强度的影响 | 第17-20页 |
| ·施氮对土壤供氮性能的影响 | 第17-19页 |
| ·施氮对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的影响 | 第19页 |
| ·施氮对旱地土壤残留氮素的影响 | 第19-20页 |
| ·氮肥利用率的研究进展 | 第20-21页 |
| ·氮肥利用率的研究概况 | 第20页 |
| ·提高氮肥利用率的途径 | 第20-21页 |
| ·施氮对小麦根系生长的影响 | 第21-22页 |
| ·施氮对小麦根系生长的影响 | 第21页 |
| ·施氮对小麦生理代谢及酶活性的影响 | 第21-22页 |
| ·施氮对小麦根系氮素吸收特性的影响 | 第22页 |
| ·本研究课题的提出 | 第22-24页 |
| ·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22-23页 |
| ·研究内容 | 第23页 |
| ·技术路线 | 第23-24页 |
| 第2章 尿素水解铵的硝化特性 | 第24-34页 |
| ·试验材料与方法 | 第24-26页 |
| ·供试材料 | 第24页 |
| ·试验设置 | 第24-25页 |
| ·取样方法 | 第25页 |
| ·测定项目与方法 | 第25页 |
| ·统计分析 | 第25-26页 |
| ·结果与分析 | 第26-33页 |
| ·尿素施用后土壤铵态氮含量的变化 | 第26-27页 |
| ·尿素施用后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变化 | 第27-29页 |
| ·尿素施用后土壤脲酶活性变化 | 第29-30页 |
| ·尿素施用后土壤 pH 变化 | 第30-31页 |
| ·尿素施用后对土壤硝化率和硝化速率的影响 | 第31-32页 |
| ·尿素施用后土壤的 N 素净矿化和净硝化变化 | 第32-33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3-34页 |
| 第3章 氮肥形态对土壤供氮性能的影响 | 第34-46页 |
| ·试验材料与方法 | 第34-35页 |
| ·供试材料 | 第34页 |
| ·试验设置 | 第34页 |
| ·取样方法 | 第34-35页 |
| ·测定项目与方法 | 第35页 |
| ·统计方法 | 第35页 |
| ·结果与分析 | 第35-44页 |
| ·氮肥形态对小麦不同生育期土壤铵态氮的影响 | 第35-37页 |
| ·氮肥形态对小麦不同生育期土壤硝态氮的影响 | 第37-39页 |
| ·氮肥形态对小麦不同生育期土壤碱解氮的影响 | 第39-40页 |
| ·氮肥形态对小麦不同生育时期土壤 pH 的影响 | 第40-42页 |
| ·氮肥形态对小麦收获后土壤氮素残留的影响 | 第42-44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4-46页 |
| 第4章 氮肥形态对小麦不同生育期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| 第46-52页 |
| ·试验材料与方法 | 第46页 |
| ·供试材料 | 第46页 |
| ·试验设置 | 第46页 |
| ·取样方法 | 第46页 |
| ·测定项目与方法 | 第46页 |
| ·统计分析 | 第46页 |
| ·结果与分析 | 第46-51页 |
| ·氮肥形态对小麦不同生育期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 | 第46-47页 |
| ·氮肥形态对小麦不同生育期土壤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| 第47-48页 |
| ·氮肥形态对小麦不同生育期土壤蔗糖酶活性的影响 | 第48-49页 |
| ·氮肥形态对小麦不同生育期土壤脱氢酶活性的影响 | 第49页 |
| ·氮肥形态对小麦不同生育期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| 第49-50页 |
| ·氮肥形态对小麦田土壤酶活性变化的影响 | 第50-51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1-52页 |
| 第5章 氮素形态对小麦幼苗生长及根系生理特性的影响 | 第52-58页 |
| ·试验材料与方法 | 第52-53页 |
| ·供试材料 | 第52页 |
| ·试验设置 | 第52页 |
| ·测定项目与方法 | 第52-53页 |
| ·统计与分析 | 第53页 |
| ·结果与分析 | 第53-55页 |
| ·氮素形态对幼苗生长的影响 | 第53页 |
| ·氮素形态对小麦根系生长的影响 | 第53-54页 |
| ·氮素形态对小麦根系活力及吸收面积的影响 | 第54页 |
| ·氮素形态对小麦根系碳氮代谢及酶活性的影响 | 第54-55页 |
| ·氮素形态对小麦氮素吸收的影响 | 第55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5-58页 |
| 第6章 氮肥形态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| 第58-64页 |
| ·试验材料与方法 | 第58页 |
| ·供试材料 | 第58页 |
| ·试验设置 | 第58页 |
| ·取样方法 | 第58页 |
| ·测定项目与方法 | 第58页 |
| ·统计方法 | 第58页 |
| ·结果与分析 | 第58-63页 |
| ·氮肥形态对冬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 | 第58-60页 |
| ·氮肥形态对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| 第60-61页 |
| ·起始矿化氮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| 第61-62页 |
| ·土壤供肥性对小麦增产率的影响 | 第62页 |
| ·土壤供肥性对氮肥农学利用率的影响 | 第62-63页 |
| ·土壤残留硝态氮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| 第63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63-64页 |
| 第7章 讨论 | 第64-68页 |
| ·不同施肥期对尿素水解铵硝化的影响 | 第64页 |
| ·氮肥形态对土壤供氮性能的影响 | 第64-65页 |
| ·氮肥形态对小麦不同生育期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| 第65页 |
| ·氮素形态对小麦根系生长的影响 | 第65-66页 |
| ·氮肥形态对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| 第66-68页 |
| ·氮肥形态对冬小麦产量及其产量三要素的影响 | 第66页 |
| ·土壤供氮性对小麦产量及其氮肥农学利用率的影响 | 第66-68页 |
| 第8章 结论 | 第68-70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0-80页 |
| 致谢 | 第80-82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8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