缩略词表 | 第1-10页 |
中文摘要 | 第10-12页 |
Abstract | 第12-14页 |
1 前言 | 第14-27页 |
·马铃薯 Y 病毒属病毒(potyviruses)基因组结构及蛋白功能 | 第14-16页 |
·马铃薯 Y 病毒属病毒 VPg 的功能 | 第16-21页 |
·VPg 的亚细胞定位 | 第16-17页 |
·VPg 参与病毒复制 | 第17-18页 |
·VPg 参与病毒翻译 | 第18-19页 |
·VPg 参与病毒移动 | 第19-20页 |
·VPg 的磷酸化作用 | 第20-21页 |
·植物 eIF4E 与病毒的互作 | 第21-25页 |
·eIF4E 在植物中的功能 | 第21-22页 |
·植物 e1F4E 在病毒侵染中的作用 | 第22页 |
·eIF4E 参与 potyviruses 侵染的作用机制 | 第22-23页 |
·Potyviruses 选择性地与 eIF4E 基因家族成员特异性互作 | 第23-24页 |
·eIF4E 在植物抗病上的应用 | 第24-25页 |
·本论文的研究目的 | 第25-27页 |
·烟草脉带花叶病毒的研究进展 | 第25-26页 |
·本论文的研究目的 | 第26-27页 |
2 材料与方法 | 第27-42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27-28页 |
·供试植物 | 第27页 |
·菌株和载体 | 第27页 |
·生化及分子生物学试剂 | 第27页 |
·主要实验仪器 | 第27-28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28-42页 |
·定点突变方法 | 第28-31页 |
·病毒接种方法 | 第31-33页 |
·注射叶片及系统侵染叶片的 RNA 检测 | 第33-34页 |
·利用 ELISA 测定病毒浓度 | 第34-35页 |
·实时荧光 PCR 测定病毒 RNA 积累水平 | 第35-36页 |
·突变体侵染烟草后细胞间移动情况分析 | 第36页 |
·蛋白互作的 YTHS 和 BiFC 分析 | 第36-42页 |
3 结果与分析 | 第42-72页 |
·突变位点的筛选 | 第42-45页 |
·突变位点的选择及突变引物的设计 | 第42-44页 |
·突变质粒的获得与序列测定 | 第44-45页 |
·VPg 突变体在本氏烟上的致病性 | 第45-56页 |
·突变体在本氏烟上的症状 | 第45-51页 |
·突变体浸润本氏烟后的 RT-PCR 检测 | 第51-52页 |
·突变体对病毒浓度的影响 | 第52-53页 |
·突变体对病毒 RNA 积累水平的影响 | 第53-54页 |
·突变对病毒在本氏烟细胞间移动能力的影响 | 第54-56页 |
·TVBMV VPg 及其突变体自身互作 | 第56-59页 |
·YTHS 分析结果 | 第56-58页 |
·BiFC 分析结果 | 第58-59页 |
·VPg 及其突变体与 eIF4E 的互作 | 第59-66页 |
·eIF4E 和 eIF(iso)4E 基因的克隆 | 第59-60页 |
·VPg 与 eIF4E 和 eIF(iso)4E 的互作分析 | 第60-62页 |
·VPg 突变体与 eIF(iso)4E-2 基因互作的 YTHS 分析 | 第62-65页 |
·VPg 突变体与 eIF(iso)4E-2 基因互作的 BiFC 分析 | 第65-66页 |
·VPg 突变对 TVBMV 在普通烟上致病性的影响 | 第66-72页 |
·TVBMV 及突变体在普通烟上的症状 | 第66-71页 |
·TVBMV 及 VPg 突变体在普通烟中的病毒浓度分析 | 第71-72页 |
4 结论与讨论 | 第72-78页 |
·关于突变位点的筛选 | 第72-73页 |
·不同位点的突变对病毒致病性的影响 | 第73-78页 |
·VPg 第 10、40 和 54 位的突变对病毒致病性的影响 | 第73-74页 |
·VPg 第 42 和 45 位的突变对病毒致病性的影响 | 第74页 |
·VPg 第 64 位的突变对病毒致病性的影响 | 第74-75页 |
·VPg 第 183 位的突变对病毒致病性的影响 | 第75-76页 |
·TVBMV VPg 与 eIF(iso)4E 的互作 | 第76-7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8-94页 |
致谢 | 第9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