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8页 |
| 1 绪论 | 第8-13页 |
| ·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| 第8-9页 |
| ·选题背景 | 第8-9页 |
| ·研究意义 | 第9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9-11页 |
| ·国外研究 | 第9-10页 |
| ·国内研究 | 第10-11页 |
| ·研究思路、方法及创新之处 | 第11-13页 |
| ·研究思路 | 第11-12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12页 |
| ·创新之处 | 第12-13页 |
| 2 区域经济空间竞合理论 | 第13-19页 |
| ·区域经济空间理论 | 第13-16页 |
| ·区域经济空间概念 | 第13页 |
| ·区域经济空间理论 | 第13-16页 |
| ·区域经济竞合关系理论 | 第16-19页 |
| ·古典国际贸易竞合论及应用 | 第17页 |
| ·现代区域竞合论及应用 | 第17-18页 |
| ·竞合关系及在竞争中实现合作的条件 | 第18-19页 |
| ·区域竞合与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的关系 | 第19页 |
| 3 贵州区域经济空间竞合关系的总体评价 | 第19-27页 |
| ·贵州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阶段评析 | 第19-23页 |
| ·贵州区域经济概述 | 第19-20页 |
| ·贵州省经济发展阶段 | 第20-23页 |
| ·基于各市州地 GDP 份额变动的竞合关系描述 | 第23-26页 |
| ·基于熵的多样性指数的竞合关系测度 | 第26-27页 |
| 4 贵州区域经济空间竞合关系的空间计量分析 | 第27-38页 |
| ·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原理 | 第27-30页 |
| ·二元连接矩阵 | 第29-30页 |
| ·连接数统计量 | 第30页 |
| ·空间数据变量选取及数据处理 | 第30-33页 |
| ·模型结论的解释说明 | 第33-38页 |
| ·总体概述 | 第33-34页 |
| ·整体合作,局部竞争的贵州经济 | 第34-35页 |
| ·贵州区域经济竞合的因素 | 第35-38页 |
| 5 贵州省各市州地竞争合作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| 第38-42页 |
| ·面临的主要问题 | 第38-39页 |
| ·整体合作增长效应不明显 | 第38-39页 |
| ·竞争强度大于合作范畴 | 第39页 |
| ·产业同构 | 第39页 |
| ·主要原因分析 | 第39-42页 |
| ·政府的地方保护 | 第39-40页 |
| ·区域非均衡发展的负效应 | 第40-41页 |
| ·合作纲领不明确 | 第41-42页 |
| 6 实现贵州区域经济空间竞合关系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| 第42-46页 |
| ·区域经济空间竞合关系协调发展的原则 | 第42-43页 |
| ·互利自愿原则 | 第42页 |
| ·经济效应原则 | 第42-43页 |
| ·扬长避短,发挥相对优势原则 | 第43页 |
| ·贵州区域经济空间竞合关系协调发展的目标 | 第43-45页 |
| ·整体宏观目标 | 第43-44页 |
| ·不同区域空间的经济目标 | 第44-45页 |
| ·区域经济空间竞合关系协调发展的建议 | 第45-46页 |
| ·充分认识区域竞合的动态并存性 | 第45页 |
| ·充分利用区域竞合的相互促进性 | 第45页 |
| ·推动区域竞合的政策倾斜 | 第45-46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6-48页 |
| 致谢 | 第4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