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贽《水浒传》评点中的“叙事养题”说研究
中文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0页 |
引言 | 第10-15页 |
(一) 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 | 第10-12页 |
(二) 李贽小说理论的研究现状 | 第12-15页 |
一、李贽小说理论的背景及李贽的文学观 | 第15-23页 |
(一) 李贽生活的社会背景 | 第15-16页 |
(二) 李贽小说理论的文化背景 | 第16-19页 |
(三) 李贽的文学观 | 第19-23页 |
二、“叙事养题”说的内涵及外延 | 第23-29页 |
(一) “叙事养题”的“叙事”释义 | 第23-25页 |
1、“事”的内涵 | 第24页 |
2、“叙”的含义 | 第24-25页 |
(二) “叙事养题”的“养题”释义 | 第25-27页 |
1、“题”的释义 | 第26页 |
2、“养”的内涵 | 第26-27页 |
(三) “叙事”和“养题”的字义关系及其内涵 | 第27-29页 |
三、“叙事养题”的理论分析 | 第29-39页 |
(一) “叙事养题”的“叙事”分析 | 第29-33页 |
1、“事”的分析 | 第29-30页 |
2、叙事养题的“叙事”方法分析 | 第30-33页 |
(二) “叙事养题”的“养题”分析 | 第33-37页 |
1、“题”的分析 | 第33-34页 |
2、“叙事养题”的养题方法分析 | 第34-37页 |
(三) “叙事养题”的效用 | 第37-39页 |
四、与李贽“叙事养题”相关的后世小说评点理论 | 第39-44页 |
(一) 金圣叹的“草蛇灰线”等理论 | 第39-41页 |
(二) 脂砚斋的“欲述”理论 | 第41-42页 |
(三) 哈斯宝的“突转”理论 | 第42-44页 |
五、“叙事养题”说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| 第44-50页 |
(一) “叙事养题”说的理论价值 | 第44-47页 |
1、从读者研究视角看“叙事养题”的理论价值 | 第44-46页 |
2、从文本研究视角看“叙事养题”的理论价值 | 第46-47页 |
(二) “叙事养题”说的实践意义 | 第47-50页 |
结语 | 第50-52页 |
注释 | 第52-5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4-57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| 第57-58页 |
后记 | 第58-6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