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文鑫《天文学小史》研究
摘要 | 第1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2页 |
1. 绪论 | 第12-15页 |
·选题背景和问题来源 | 第12页 |
·文献综述和研究意义 | 第12-14页 |
·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| 第14-15页 |
2. 朱文鑫及其《天文学小史》 | 第15-24页 |
·朱文鑫生平 | 第15-17页 |
·《天文学小史》成书背景 | 第17-20页 |
·民国时期的西方天文学 | 第17-18页 |
·晚清天文学及疑古风潮 | 第18-19页 |
·民国时期中国天文学 | 第19-20页 |
·《天文学小史》成书目的 | 第20-22页 |
·《天文学小史》版本及结构 | 第22-23页 |
·《天文学小史》特点及意义 | 第23-24页 |
3. 《天文学小史》中的中国天文学史 | 第24-37页 |
·天象资料与天文仪器的整理 | 第24-28页 |
·《甘石星经》和二十八宿 | 第25页 |
·《天官书》交食周考与比较 | 第25-26页 |
·“假天”的制作 | 第26-28页 |
·历法的整理 | 第28-32页 |
·《太初历》与《三统历》 | 第28-29页 |
·《授时历》及《明史》 | 第29-30页 |
·历元之地位 | 第30-32页 |
·中西天文学的比较与反思 | 第32-34页 |
·宣夜说的宇宙思想 | 第32-33页 |
·中国传统地动说 | 第33-34页 |
·岁差和蒙气差 | 第34页 |
·中国天文学起源的探讨 | 第34-37页 |
·外来文化还是本土文化 | 第34-36页 |
·二十八宿的起源 | 第36-37页 |
4 西方天文学的译介 | 第37-49页 |
·西方古代天文学概述 | 第37-41页 |
·西方近代天文学介绍 | 第41-49页 |
·《天旋论》翻译及介绍 | 第42-43页 |
·“由几何而入力学之途” | 第43-45页 |
·恒星天文学和星云 | 第45-47页 |
·天体测量的进步 | 第47-49页 |
5 《天文学小史》引发的思考 | 第49-53页 |
·萨顿“新人文主义” | 第49-50页 |
·“李约瑟”难题之前 | 第50-51页 |
·文化自觉和话语权 | 第51-53页 |
6 结论与余论 | 第53-5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5-59页 |
附1:朱文鑫先生生平著述目录 | 第59-61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| 第61-62页 |
致谢 | 第6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