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法律论文--中国法律论文--理论论文

法治视角下运动式治理模式研究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目录第6-8页
引言第8-11页
 一、 选题背景第8页
 二、 研究现状第8-10页
 三、 研究方法第10-11页
第一章 运动式治理的概述第11-16页
 一、 运动式治理的概念第11-13页
  (一) 运动式治理的含义第11页
  (二) 运动式治理的特点第11-13页
 二、 运动式治理产生的原因第13-16页
  (一) 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第13页
  (二) 社会自治的薄弱第13-14页
  (三) 中国共产党革命时期执政习惯的延续第14-15页
  (四) 中国官僚体制特点第15-16页
第二章 中国运动式治理的表现第16-21页
 一、 运动式治理的分类第16-17页
  (一) 以治理发生的频率为标准:常规治理与突发事件第16页
  (二) 以治理领域为标准:立法、行政、司法领域的运动式治理第16-17页
 二、 中国典型的运动式治理例证第17-21页
  (一) 1983 年到 2000 年三次“严打”第17-19页
  (二) 2006 年北京市黑车治理第19-21页
第三章 运动式治理与法治的冲突第21-26页
 一、 法治的基本内涵第21-24页
  (一) 法律至上第22页
  (二) 人权保障第22页
  (三) 社会自治第22-23页
  (四) 良法之治第23页
  (五) 依法行政第23-24页
  (六) 公正司法第24页
 二、 运动式治理与法治的矛盾第24-26页
  (一) 运动式治理与法律的矛盾第24页
  (二) 运动式治理与人权保障的矛盾第24-25页
  (三) 运动式治理与公正的矛盾第25-26页
第四章 从运动式治理走向法治之路径第26-30页
 一、 远景目标第26-27页
  (一) 建立有限政府第26页
  (二) 发展社会自治第26-27页
 二、 近期目标第27-30页
  (一) 应急机制法治化第28页
  (二) 规范治理程序第28页
  (三) 严格控制政策法律化第28页
  (四) 完善责任制度第28-29页
  (五) 建立监督机制第29-30页
结语第30-31页
参考文献第31-33页
附录第33-34页
致谢第34页

论文共3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分配正义的法理思考
下一篇:法律权威与公众法律认同关系问题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