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地域性的道教文化风景区景观设计研究--以山西云丘山道教文化风景区为例
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9页 |
| 1 绪论 | 第9-17页 |
| ·课题研究的背景 | 第9-11页 |
| ·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11-12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综 | 第12-15页 |
| ·国外研究综述 | 第12-13页 |
| ·国内研究综述 | 第13-15页 |
| ·课题的相关概念界定 | 第15-16页 |
| ·研究框架 | 第16-17页 |
| 2 基于地域性的景观设计 | 第17-24页 |
| ·地域性 | 第17页 |
| ·风景旅游区景观的地域性 | 第17-19页 |
| ·景观的地域性 | 第17-18页 |
| ·风景旅游区景观的地域性 | 第18-19页 |
| ·风景旅游区地域性的景观设计 | 第19-24页 |
| ·地域性的景观设计 | 第19-20页 |
| ·地域性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| 第20-21页 |
| ·风景旅游区地域性的景观设计 | 第21-22页 |
| ·道教文化风景旅游区地域性的景观设计 | 第22-24页 |
| 3 云丘山地域自然特征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| 第24-31页 |
| ·云丘山地域自然特征 | 第24-26页 |
| ·地形地貌 | 第24-25页 |
| ·气候 | 第25-26页 |
| ·动植物资源 | 第26页 |
| ·景观设计中对地域自然特征的运用 | 第26-31页 |
| 4 景观设计反映地域文化特征 | 第31-53页 |
| ·物质文化要素 | 第32-38页 |
| ·云丘山地域物质文化 | 第32-36页 |
| ·景观设计中对物质文化的尊重 | 第36-38页 |
| ·非物质文化要素 | 第38-53页 |
| ·云丘山地域非物质文化 | 第38-46页 |
| ·景观设计中对非物质文化的体现 | 第46-53页 |
| 5 云丘山道教文化风景区景观设计研究 | 第53-76页 |
| ·现状分析 | 第54页 |
| ·主题确立 | 第54-55页 |
| ·景区分区及景观规划(如图 5.1) | 第55-67页 |
| ·马璧峪综合服务区 | 第56-59页 |
| ·塔尔坡中和文化体验区 | 第59-60页 |
| ·龙门道教文化风景区 | 第60-63页 |
| ·康家坪文化休闲区 | 第63-66页 |
| ·生态保育区 | 第66-67页 |
| ·建筑意向与节点细部 | 第67-70页 |
| ·道教建筑 | 第67-68页 |
| ·民居建筑 | 第68-70页 |
| ·商业建筑 | 第70页 |
| ·道路交通 | 第70-72页 |
| ·植物配置 | 第72-74页 |
| ·景观小品 | 第74-76页 |
| 6 结论 | 第76-78页 |
| 致谢 | 第78-79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9-81页 |
| 图表目录 | 第81-8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