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录 | 第1-7页 |
摘要 | 第7-9页 |
ABSTRACT | 第9-12页 |
1 前言 | 第12-21页 |
·水体磷及磷循环 | 第12-14页 |
·钙对水体净化作用 | 第14-16页 |
·人工添加钙对水体净化作用 | 第14-15页 |
·钙在水体自净中作用 | 第15-16页 |
·环境介质中金属离子形态分析进展 | 第16-18页 |
·Tessier连续提取法 | 第17-18页 |
·BCR提取方法 | 第18页 |
·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8-19页 |
·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| 第19-21页 |
2. 改进TESSIER连续提取法用于沉积物钙分级 | 第21-38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21-25页 |
·采样点的设置 | 第21页 |
·样品采集与制备 | 第21-22页 |
·沉积物样基本理化性质分析 | 第22-23页 |
·沉积物钙分级方法的改进实验 | 第23-24页 |
·交换态钙浸提条件改进 | 第23页 |
·碳酸盐结合态浸提条件改进 | 第23-24页 |
·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条件改进 | 第24页 |
·Tessier连续提取法改进前后的比较 | 第24-25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25-37页 |
·交换态浸提条件的改进 | 第25-28页 |
·碳酸盐结合态钙浸提条件的改进 | 第28-31页 |
·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浸提条件的改进 | 第31-34页 |
·Tessier法改进前后对沉积物钙分级的比较 | 第34-37页 |
·改进条件小结 | 第34-35页 |
·浸提回收率和浸提前后pH比较 | 第35-36页 |
·沉积物中不同形态钙的分布 | 第36-3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7-38页 |
3. 无机钙分级体系的建立 | 第38-49页 |
·材料和方法 | 第38-41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38页 |
·回收实验标准样品的制备 | 第38-39页 |
·无机钙连续浸提 | 第39-40页 |
·加标回收实验 | 第40-41页 |
·数据分析 | 第41页 |
·结果和分析 | 第41-48页 |
·沉积物ICES法钙的分布 | 第41-42页 |
·沉积物ICES法钙重现性 | 第42-43页 |
·沉积物中不同形态钙加标回收 | 第43-48页 |
·交换态钙加标回收 | 第43-44页 |
·碳酸盐结合态钙加标回收 | 第44-45页 |
·磷酸盐结合态钙加标回收 | 第45-46页 |
·硫酸盐结合态钙加标回收 | 第46-4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8-49页 |
4. 沉积物钙分级方法的比较 | 第49-57页 |
·实验材料和方法 | 第49-51页 |
·供试沉积物 | 第49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49-51页 |
·结果和讨论 | 第51-56页 |
·三种浸提方法浸提钙回收率 | 第51-52页 |
·不同方法浸提钙的形态分布 | 第52页 |
·三种方法浸提钙含量比较 | 第52-55页 |
·沉积物性质和钙形态相关性分析 | 第55-56页 |
·小结 | 第56-57页 |
5. 菹草-沉积物-上覆水体系中钙-磷关系 | 第57-68页 |
·实验材料和方法 | 第57-58页 |
·供试沉积物、菹草及培养试验 | 第57页 |
·试验设计 | 第57-58页 |
·取样和分析 | 第58页 |
·实验结果 | 第58-65页 |
·上覆水/沉积物中钙形态相关性 | 第58-62页 |
·不同沉积物上覆水中各形态磷的变化 | 第62-63页 |
·根际和非根际沉积物中钙的形态差异 | 第63-65页 |
·分析与讨论 | 第65-67页 |
·水生植物驱动下沉积物钙对上覆水磷的影响 | 第65-66页 |
·沉水植物菹草对上覆水磷浓度的影响 | 第66页 |
·钙在菹草-沉积物-上覆水中的迁移转化 | 第66-67页 |
·钙对上覆水中SRP的影响 | 第6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7-68页 |
6 结论 | 第68-70页 |
·结论 | 第68-69页 |
·展望 | 第69-7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0-83页 |
致谢 | 第8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