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7页 |
| Abstract | 第7-15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15-25页 |
| ·选题背景与意义 | 第15-16页 |
| ·电力系统负荷建模研究状况与发展趋势 | 第16-18页 |
| ·负荷建模的历史回顾 | 第16页 |
| ·负荷建模的工程实用化理论方法与技术难题 | 第16-18页 |
| ·电力系统综合负荷建模技术支持系统相关软件技术 | 第18-23页 |
| ·面向对象设计方法 | 第18-19页 |
| ·C/S 模式 | 第19页 |
| ·SQL Server 2000 概述 | 第19-20页 |
| ·模块化结构设计方式 | 第20页 |
| ·Visual Studio 2005 | 第20-21页 |
| ·API 函数 | 第21页 |
| ·动态链接库(DLL) | 第21页 |
| ·WinExec 函数 | 第21-22页 |
| ·微软基础类(MFC) | 第22页 |
| ·Microsoft Visual C++程序设计 | 第22页 |
| ·ADO 技术 | 第22-23页 |
| ·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3-25页 |
| 第2章 电力系统综合负荷模型及其建模方法 | 第25-39页 |
| ·电力系统综合负荷模型概述 | 第25-30页 |
| ·负荷模型的概念 | 第25页 |
| ·负荷模型的分类 | 第25-29页 |
| ·综合负荷模型的选择原则 | 第29-30页 |
| ·电力系统综合负荷建模技术 | 第30-38页 |
| ·统计综合法 | 第30-34页 |
| ·总体测辨建模法 | 第34-36页 |
| ·负荷模型参数修正 | 第36-38页 |
| ·本章总结 | 第38-39页 |
| 第3章 广域多源数据与数据库管理平台的构建 | 第39-58页 |
| ·广域负荷建模所需数据的来源及其预处理 | 第39-45页 |
| ·故障录波数据及其预处理 | 第39-41页 |
| ·PMU/WAMS 数据 | 第41-43页 |
| ·EMS/SCADA 数据 | 第43-44页 |
| ·负控数据 | 第44页 |
| ·负荷构成特性信息集成平台调查的数据 | 第44-45页 |
| ·广域多源实时数据库设计 | 第45-55页 |
| ·数据库总体结构及各部分数据入库流程 | 第45-47页 |
| ·故障录波数据库设计 | 第47-49页 |
| ·PMU/WAMS 数据库设计 | 第49-50页 |
| ·EMS/SCADA 数据库设计 | 第50-51页 |
| ·负控数据库设计 | 第51-52页 |
| ·调查统计数据库设计 | 第52-55页 |
| ·广域多源实时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构建思路与方法 | 第55-57页 |
| ·数据库管理系统总体结构及设计思路 | 第55-56页 |
| ·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原则 | 第56页 |
| ·软件开发技术 | 第56-57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7-58页 |
| 第4章 在线广域负荷建模系统总体平台的构建 | 第58-74页 |
| ·引言 | 第58页 |
| ·在线广域负荷建模技术支持系统总体结构 | 第58-59页 |
| ·平台构建的基本思想和原则 | 第59页 |
| ·平台构建的基本思想 | 第59页 |
| ·平台构建的基本原则 | 第59页 |
| ·平台的实现技术与实现方法 | 第59页 |
| ·平台总功能 | 第59-60页 |
| ·在线广域负荷建模技术支持系统的实现及功能介绍 | 第60-72页 |
| ·系统登录和系统整体界面 | 第60-62页 |
| ·数据库管理平台介绍 | 第62-66页 |
| ·综合负荷建模平台构建 | 第66-69页 |
| ·综合负荷建模平台介绍 | 第69-72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72-74页 |
| 结论 | 第74-76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6-79页 |
| 致谢 | 第79-81页 |
|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| 第81-82页 |
| 附录 B 攻读学位期间所参加的科研项目 | 第8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