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5页 |
| 目录 | 第5-7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7-22页 |
| ·研究背景:转型时期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现状 | 第7-11页 |
| ·政治方面 | 第8-9页 |
| ·经济方面 | 第9页 |
| ·专业性与社会参与方面 | 第9-11页 |
| ·文献回顾 | 第11-19页 |
| ·西方社会学对非政府组织与政府互动关系的经典研究及本土化发展 | 第11-14页 |
| ·非政府组织与政府互动关系的本土化研究新趋势 | 第14-17页 |
| ·关于非政府组织与政府互动关系研究成果的总结与思考 | 第17-19页 |
| ·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 | 第19-22页 |
| ·非政府组织 | 第19页 |
| ·“嵌入性控制”理论及“脱嵌” | 第19-22页 |
| 第2章 研究方法及框架设计 | 第22-25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22-23页 |
| ·参与观察法 | 第22页 |
| ·访谈法 | 第22-23页 |
| ·文献法 | 第23页 |
| ·研究框架设计 | 第23-25页 |
| 第3章 个案及其在两种视角下的发展路径 | 第25-36页 |
| ·典型个案的基本情况概述 | 第25-27页 |
| ·关于X社区发展中心的基本情况 | 第25-26页 |
| ·组织架构 | 第26-27页 |
| ·X社区发展中心的嵌入性模式分析 | 第27-31页 |
| ·建立:依附性嵌入资源的使用 | 第27-29页 |
| ·发展:自主性嵌入资源的利用 | 第29-31页 |
| ·关于X社区发展中心与政府互动的脱嵌性视角研究 | 第31-36页 |
| ·政府的宏观脱嵌政策 | 第31-34页 |
| ·X机构的脱嵌意愿 | 第34-36页 |
| 第4章 “绝对嵌入”与“相对脱嵌”的利益博弈 | 第36-44页 |
| ·X机构与所在社区之间的博弈 | 第37-41页 |
| ·办公场地的搬迁——与B社区之间的博弈 | 第37-39页 |
| ·办公空间的压缩——与L社区之间的博弈 | 第39-41页 |
| ·X机构与J区民政局之间的博弈 | 第41-44页 |
| 第5章 “相对脱嵌”何以可能:X机构运作模式分析 | 第44-58页 |
| ·客观性资源的积累与扩张 | 第44-50页 |
| ·多元化的项目及资金来源 | 第44-48页 |
| ·人力资本来源 | 第48-50页 |
| ·策略性资源的灵活借力 | 第50-58页 |
| ·培训——利益分化与资源交换的策略手段 | 第50-52页 |
| ·分离——嵌入性资源嵌入程度的把控手段 | 第52-54页 |
| ·串联——以社会资本为纽带 | 第54-58页 |
| 第6章 结论与讨论 | 第58-69页 |
| ·本研究的基本结论 | 第58-63页 |
| ·策略性合作是X机构与政府实现良性互动的前提 | 第58-59页 |
| ·“嵌入性控制”使X机构在“游离”与“垄断”中取得平衡 | 第59-61页 |
| ·“镶嵌式博弈”使X机构得以在“绝对嵌入”和“相对脱嵌”间平衡 | 第61-63页 |
| ·非政府组织与政府脱嵌的困境及未来 | 第63-67页 |
| ·同类型非政府组织的脱嵌仍将是嵌入性控制下相对脱嵌 | 第63-64页 |
| ·大多数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仍然艰难,服务拓展受到诸多限制 | 第64-65页 |
| ·缺乏法律保障,“嵌入性控制”中非政府组织处于绝对的弱势地位 | 第65-66页 |
| ·“嵌入性控制”下,政府与非政府组织间的信任危机加剧 | 第66页 |
| ·草根非政府组织的所谓脱嵌运作缺乏持久发展机制 | 第66-67页 |
| ·创新与不足 | 第67-69页 |
| ·创新 | 第67页 |
| ·不足 | 第67-69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9-72页 |
| 中文 | 第69-71页 |
| 英文 | 第71-72页 |
| 致谢 | 第7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