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畜牧、动物医学、狩猎、蚕、蜂论文--动物医学(兽医学)论文--兽医传染病学论文--病毒病论文

稳定表达猪轮状病毒NSP4细胞株的建立及NSP4亚细胞定位

摘要第1-8页
ABSTRACT第8-13页
文献综述第13-23页
 第一章 轮状病毒及 NSP4 致病机理的研究进展第13-23页
   ·轮状病毒的基本特性第13-15页
     ·轮状病毒的结构第13-14页
     ·轮状病毒的细胞培养特性第14-15页
   ·轮状病毒的分类及流行病学特征第15-16页
     ·轮状病毒抗原概述第15页
     ·轮状病毒 VP4 和 VP7 血清型以及基因型第15-16页
     ·轮状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第16页
   ·轮状病毒的基因组第16-17页
     ·轮状病毒的基因组结构第16-17页
     ·基因重配与种间传播第17页
   ·轮状病毒的蛋白第17-21页
     ·结构蛋白第17-19页
     ·非结构蛋白第19-21页
   ·NSP4 致病机理的研究进展第21-23页
试验研究第23-54页
 第二章 猪 A 组轮状病毒实时荧光定量 PCR 检测方法的建立第23-36页
   ·材料第24-25页
     ·病毒、菌株、载体和细胞来源第24页
     ·主要试剂第24页
     ·主要仪器第24-25页
     ·主要试剂的配制第25页
   ·方法第25-27页
     ·引物的设计与合成第25页
     ·质粒标准品的制备与鉴定第25-27页
     ·荧光定量 PCR 检测方法的建立第27页
     ·荧光定量 PCR 与普通 RT-PCR 的比较第27页
     ·PoRV 荧光定量 PCR 检测方法的初步应用第27页
   ·结果第27-33页
     ·PoRV VP6 基因的扩增及验证第27-29页
     ·敏感性试验及标准曲线的建立第29-30页
     ·熔解曲线的分析第30页
     ·特异性试验第30-31页
     ·重复性试验第31-32页
     ·荧光定量 PCR 方法与普通 RT-PCR 方法的比较第32-33页
     ·PoRV 感染 SIEC 不同时间点细胞内及上清液中病毒 VP6 基因拷贝数的检测结果第33页
   ·讨论第33-35页
   ·小结第35-36页
 第三章 真核表达载体 EGFP-NSP4 和 NSP4-EGFP 的构建与细胞转染及稳定表达细胞株的建立第36-47页
   ·材料第36-37页
     ·病毒、菌株、载体和细胞来源第36-37页
     ·主要试剂第37页
     ·主要仪器第37页
     ·主要试剂的配制第37页
   ·方法第37-41页
     ·引物的设计与合成第37-38页
     ·NSP4 基因的 PCR 扩增第38-39页
     ·目的基因片段与载体的双酶切与回收第39页
     ·目的基因片段与载体的连接与转化第39-40页
     ·重组质粒的细胞转染与单克隆的筛选第40-41页
     ·表达产物 mRNA 水平的 RT-PCR 鉴定第41页
   ·结果第41-44页
     ·NSP4 基因编码区的 PCR 扩增第41页
     ·NSP4 基因菌液 PCR 初步鉴定结果第41-42页
     ·重组质粒的双酶切以及测序鉴定第42-43页
     ·重组质粒的细胞转染以及阳性细胞株的建立第43-44页
     ·表达产物 mRNA 水平的 RT-PCR 鉴定结果第44页
   ·讨论第44-46页
   ·小结第46-47页
 第四章 猪轮状病毒非结构蛋白 NSP4 亚细胞定位的研究第47-54页
   ·材料第47-48页
     ·病毒、定位载体、重组质粒和细胞来源第47页
     ·主要试剂第47-48页
     ·主要仪器第48页
     ·主要试剂的配制第48页
   ·方法第48-49页
     ·ZYM-SIEC02 的培养第48页
     ·内质网定位载体 pDsred-ER 的转染第48页
     ·稳定表达内质网定位载体细胞株的建立第48-49页
     ·重组质粒转染稳定表达内质网定位载体的细胞株与 NSP4 亚细胞定位的观察第49页
     ·NSP4 瞬时表达产物 mRNA 水平的 RT-PCR 鉴定第49页
   ·结果第49-52页
     ·内质网定位载体 pDsred-ER 的转染与稳定表达细胞株的建立第49-50页
     ·PoRV NSP4 的亚细胞定位结果第50-51页
     ·NSP4 瞬时表达产物 mRNA 水平的 RT-PCR 鉴定结果第51-52页
   ·讨论第52-53页
   ·小结第53-54页
结论第54-55页
参考文献第55-64页
附录第64-66页
缩略词第66-67页
致谢第67-69页
作者简介第69页

论文共6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秦川牛OLR1基因多态性与肉质性状的关联分析及与bta-miR-370相互作用的研究
下一篇:辣椒素缓释体系的制备及性能研究